中国好声音从哪里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1:41:33
中国好声音从哪里来

中国好声音从哪里来
中国好声音从哪里来

中国好声音从哪里来
千里光
若有人问,我会忍不住想起一首外国民歌,歌词第一句就是“河里青蛙,从哪里来?是从那水田向河里游来”.我之所以不用“过江之鲫”来形容,是因为不想贬低当今的无数好声音,我喜欢他们的歌.
那就像千千万万的小蝌蚪经历了蜕变后的一次远游.尾巴没有了,腿出现了,于是一路蛙泳,一路歌.它们游出水田,穿越池塘,奔向河流.那场面,无比壮观,又无比惨烈,因为真正能游到终点的总是少数.能成为中国好声音的,应该是青蛙中的青蛙,特别牛的“牛蛙”.
我喜爱打乒乓球,拿过三级运动员证书,但我知道凭我这两下子走到哪儿都不能自诩“打得好”,最多只能说“喜欢打”或“会打几下”.如果还拿青蛙比喻的话,我只能算水沟里的一尾小蝌蚪,就会抖抖尾巴,浮水面换换气,却从来没想过长两条腿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中国,民间乒乓高手多得不计其数,似乎随便一个街道、一个小区,甚至一个门洞里,都会冒出一两个高手,把你打个落花流水.所以,难怪我们把乒乓球称作“国球”.
当然,我们无法以此类推,把唱歌称作“国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好声音在中国,俯拾皆是.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经验,随便的一个聚会,只要有麦,有唱歌,总有一鸣惊人的好声音出现.平时看不出有多少艺术范儿,甚至腼腼腆腆的人,一上台却石破天惊,或浑厚如滚滚炸雷,或高亢如穿云裂帛;能将《青藏高原》最后一句“那就是——青——藏——高——原——”轻轻松松飙上去的,我们单位就有三两个.
中国的卡拉OK业大概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分布稠密的歌厅,造就了无数的“青蛙”,哪怕再偏远的地区,一踏进歌厅就感觉不到有什么地域差别了,歌照样唱得时鲜,不仅和内地大都市接轨,还和港台接轨,和欧美接轨.难怪有人说,歌厅是走向世界的摇篮.有几次遇到县委书记或县长、局长亲自K歌,别看他们平时金口难开,却一张嘴就出口不凡,貌似歌星下凡.让人不由感叹,人不可貌相.倒不是说他们相貌有什么不到位,而是实在出乎意料,明明不像会唱歌的,却偏偏是个好声音.
前不久看到《非诚勿扰》中有个来自加拿大的男子,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说话带有磁性,有位歌唱家夸他低音难得,为此他毅然放弃原先已有的事业,专攻低音.孟非要他当场唱几句,他一卡紧喉结,一开唱,全场就沉默,无话可说.大家都知道他脑子进水了.我只能说他国外呆久,变傻了,只要他来国内参加几次县城里的卡拉OK
,他就该明白自己原来有多么蝌蚪,他最多只能说喜欢唱歌,或者说,嗓音条件不错,会唱两句.那天,他想凭借自己未来“男低音歌唱家”的光环,牵手一位女嘉宾,结果却惨遭冷遇,演绎了一出无人喝彩的“歌星”滑铁卢.
这位加拿大仁兄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拥有一副好嗓子,并非就等于拥有了好声音.
,很摇滚张扬的那种,还是刘欢的抒情,很安静内敛的那种?答案应该是,风格因人而异,动人就好.所谓动人,囊括了喜怒哀乐;动人之极,大概就是汪峰说的“心碎”的感觉了.金志文的《为爱痴狂》大概就是一首“心碎之作”.那天,在他唱到“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最爱我”时,我已经控制不住地流泪了.那时他还没诉说北漂的经历,但那种种的委屈、不如意都已经充斥在他的声音里了,让人们泛起阵阵酸楚,一边想象着他的人生故事.有着类似经历的杨坤,更是感同身受,哭得像个泪人儿了.以前听杨坤的《无所谓》以及《那一天》我也有心碎的感觉.
这些“心碎之作”并没有在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它不是歌剧,也没有朗诵词穿插,它只是借助旋律抒发情感,人们居然可以从歌者的声音里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气息,甚至可以想象到里面的故事,进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便是好声音的魅力所在.
那英在赵露落败时鼓励她说:想成为我,就多几次生活磨难.
那英有点二,说话直白,但这话一语道出了好声音之所以能成为好声音的真谛.
那英早先在山沟沟里呆过,她考沈阳歌舞团一连考了三次才录取,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只是一名伴唱,直到有一天主唱生病,她临时顶替,才从此由一名伴唱升格为主唱.所以那天她的和音王崇对着她唱《白天不懂夜的黑》的时候,她泪流满面.那是她的歌,歌词说,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