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的读后感?求租,请各位帮帮忙要写一篇琵琶记的读后感,800字左右,最好是原创的,是元曲的琵琶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2:14:23
琵琶记的读后感?求租,请各位帮帮忙要写一篇琵琶记的读后感,800字左右,最好是原创的,是元曲的琵琶记.

琵琶记的读后感?求租,请各位帮帮忙要写一篇琵琶记的读后感,800字左右,最好是原创的,是元曲的琵琶记.
琵琶记的读后感?
求租,请各位帮帮忙要写一篇琵琶记的读后感,800字左右,最好是原创的,是元曲的琵琶记.

琵琶记的读后感?求租,请各位帮帮忙要写一篇琵琶记的读后感,800字左右,最好是原创的,是元曲的琵琶记.
琵琶记》读后感
《琵琶记》是对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的改编,写赵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蔡伯喈即蔡邕,东汉末著名文人.但在民间传说中,蔡伯喈只是借用历史人物之名.蔡伯喈上京赶考,一去不回,不顾父母,遗弃妻子,最后被暴雷震死,是个不忠不孝的反面人物;赵五娘孝顺公婆,艰苦持家,公婆去世,她罗裙包土,替公婆筑坟,背着琵琶上京寻夫,丈夫却不相认,是个孝顺贤惠的苦命妇女.
《琵琶记》在保存这一核心内涵的同时,又对剧情作了重大改动.最关键的地方,是把原来作为反面人物的蔡伯喈改造成一个忠孝双全的正面人物,把他抛弃家庭,另娶贵妻处理为被人胁迫而不得已.作者这样做,大致有两个目的:一是作为文士,不愿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蔡邕继续在民间背负恶名,二是可以更好地宣传他所信奉的儒家伦理观念.
改编后的《琵琶记》,通过蔡伯喈的遭遇,揭示了"忠"与"孝"这封建时代两大基本伦理观念的冲突.在蔡伯喈赴考之前,他的家庭和谐完满.当皇帝"出榜招贤"以后,蔡父不顾他的意愿,以事君尽忠,立身扬名方为"大孝"的理由,迫使他上京赴考;考中状元以后,牛丞相强迫他入赘相府,又是以不得违背圣旨为由,用君命和权势来压服;最后蔡伯喈向皇帝要求辞官,仍被皇帝以"孝道虽大,终于事君"的理由驳回.辞考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使蔡伯喈无法照顾家庭,奉养父母,结果父母在饥荒中死去.这就是所谓"只为三不从,做成灾祸天来大".在封建时代正统观念中,忠,孝原来统一的,但作者却注意到两者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政治权力的绝对要求对家庭伦理的破坏,这反映了知识阶层在维护家庭和服务于政权之间常常会出现两难选择.
赵五娘是《琵琶记》中着力刻画的人物.就其真实性的一面来说,她代表着一种人物类群:在旧时代中下社会阶层,一些妇女往往是家庭的真正支撑者,她们坚韧不拔,忘我牺牲,奉养老人,抚育子女,使丈夫能够在外界获得成功.在这过程中,她们往往需要忍受巨大的苦难.而《琵琶记》所刻画的赵五娘,在多方面作了强化,作者为她设计了极端艰困的处境:被丈夫遗弃却必须奉养公婆,家境贫寒而又遭遇灾年,竭力尽"孝"仍被婆婆猜疑…….这种描写确实集中反映了旧时代妇女身受的非人的磨难.
但从作者的本意来说,即使对赵五娘这样的人物也有同情,主要的还是为了借助严酷的处境来突出男性社会要求于妇女的以自我牺牲来维持家庭的品格.而且,他还进一步在赵五娘的性格中加入明确的道德自觉与道德说教:赵五娘的种种行为,根本上都是"代夫行孝",而"代夫行孝",又被解说为妇女的本分;作者甚至借赵五娘之口说:"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得名书青史."这就超越了对生活本身的关注而成为理念的表达,成为一种道德诱劝.所以说,赵五娘是一个由生活真实和道德理念混合而成的艺术形象.
《琵琶记》作为一部有意识宣扬道德教化的剧作,在后世受到统治者的欢迎.据说朱元璋认为它的可贵,甚至超过四书,五经.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它只是一种陈腐的说教.剧中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如"忠","孝"的矛盾,个人意愿与社会统治力量的冲突,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这种关注和思考又同元末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的演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