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有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19:12:26
胡同里有什么?

胡同里有什么?
胡同里有什么?

胡同里有什么?

胡同是北京建筑的一个标签,一如提起陕北就想到窑洞,提起湘西就想起吊脚楼,提起内蒙古就想到蒙古包.旅游者没有不对独特的地方风物感兴趣的.所以有人就为北京编了顺口溜:“不到长城非好汉,不逛胡同真遗憾,不吃烤鸭我不干!”怀着不留遗憾的心情走进胡同,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式各样的胡同,或宽或窄,或长或短,或正或斜:宽的宽到可以几辆车对开,窄的窄到“胖子免进”,长的长达好几公里,短的短到十来米,正的正成正南正北,斜的斜成旱烟袋.形形色色,数量繁多,所谓“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绝对够逛十天半月的.有人说,胡同的本质是四合院.这四合院又是名堂不少,门前的台阶,两侧的门墩,门上的门钉,门框上的门档,都各有讲究,旧时代社会的门第、尊卑、穷富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进得门去,影壁、院落、东西厢房、正房、大门、二门,封建礼制井然有序,社会民俗历历如画.一些胡同,如喇叭胡同、扁担胡同、耳朵眼胡同、椅子圈胡同,光是其象形的名字,就可以让远道的游人觉得兴味无穷,兴致陡增.
胡同的命名反映着历史.有衙署官方机构,如府学胡同、贡院胡同;有宫坛寺庙,如隆福寺街、正觉寺胡同;有仓库作坊,如西什库胡同、汪纸马(今汪芝麻)胡同;有集贸市场,如猪市(今珠市)大街、缸瓦市胡同;还有以桥梁、河道、人物姓氏等命名的.从这些名字,我们都可以想象出老北京城的社会风貌.北京的胡同在社会的新旧交替之际有过大规模的改名运动,原来的许多名字因其“不雅”,都被改了新名.高义伯胡同原来是狗尾巴胡同,官场胡同原来是灌肠胡同,吉兆胡同原来是鸡爪胡同,礼士路原来是驴市路,王广福胡同原来是王寡妇胡同,辟才胡同原来是劈柴胡同,梅竹胡同原来是母猪胡同!一旧一新,一俗一雅,其中变化颇堪玩味.元杂剧《张生煮海》里,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回答:“我家住砖塔儿胡同.”这砖塔胡同至今犹在,就在今天的西四南大街.走在这样古老的胡同里,只要有一点想象力,就仿佛自己走进了古人的生活,或者古人越过时间之门走到了自己的面前.北京历来称全国文化中心,住过的男女名人不计其数,哪条胡同没有留下过他们的身影足迹?徜徉在胡同里,谁都可以在想象里拣自己喜爱景仰的人迎面走来,或者与自己同行.
胡同自古就有,但是人们“胡同游”的兴趣似乎是近年新兴的,这也许跟城市改建中老街道、四合院纷纷消失有关系.市政建设推土机的声音唤醒了人们的怀旧意识.怀旧从来就是一种美好柔和的情感,剧烈的变化中人们空虚的心灵正好需要它来充实、抚慰.紧张的追求之余,酒醉饭饱,走进安静的胡同,偶尔听见隐隐传来磨剪子磨菜刀匠人的“惊闺”(十来个铁片串成一串,摇动作响),算命的盲人吹出的笛音,还有卖硬面饽饽的小贩的吆喝“硬面儿—阿饽!”看着(看不见就想看着)老北京人过着“蒸一屉窝头,熬一锅虾皮白菜,一碟臭豆腐,一块大腌萝卜”简朴而有滋味的生活,先是不胜感慨,接着感到满足,终于感到幸福.这该是一种多么美妙的经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