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3:49:44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朱雀.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地理 】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
  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
  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
  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
  女子自称妾;
  老和尚自称老衲;
  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风俗礼仪【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1 2
  3 4
  5 6
  7 8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