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著作简介100字 读后感100字 主要内容100字 作者介绍做小报用的(答得好的有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1:16:01
朝花夕拾著作简介100字 读后感100字 主要内容100字 作者介绍做小报用的(答得好的有赏~)

朝花夕拾著作简介100字 读后感100字 主要内容100字 作者介绍做小报用的(答得好的有赏~)
朝花夕拾著作简介100字 读后感100字 主要内容100字 作者介绍
做小报用的
(答得好的有赏~)

朝花夕拾著作简介100字 读后感100字 主要内容100字 作者介绍做小报用的(答得好的有赏~)
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读后感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狗.猫.鼠》;《阿长与》;《二十四孝图》;家长制阴 《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生的同《范爱农》.

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在他写的人物中没有一个坏形象,却也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残忍。 ...

全部展开

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在他写的人物中没有一个坏形象,却也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残忍。 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朝花夕拾》感想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我家属于郊区,附近有一大片的田野,小时侯,总去那里享受着和煦的阳光,秋日里的习习微风,把那里的油菜花摘得一朵都不剩,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我和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努力得读书,因此,也不能在沉醉在儿时的天真散漫中了,少了几分亲切,少了几分自由,也少了几分对大自然的热爱。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那些琐碎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以下那个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梦,体验一下那时鲁迅的美好童年。 《朝花夕拾》主要内容、
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 《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