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如何正确使用到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3:40:42
导学案如何正确使用到小学数学课堂

导学案如何正确使用到小学数学课堂
导学案如何正确使用到小学数学课堂

导学案如何正确使用到小学数学课堂
新星慈航小学 谢燕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
1、自主整理,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圆的基础知识,课前通过看书、小组合作,拿出一份作品;在课上进行交流、欣赏、分析、评价,找出各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将复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课内复习与课外复习相结合,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思维成果的舞台.学生的作品形式多样,有画图表示的,有提纲式的,有罗列的,有表格式的,也有整理成树形结构的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以及科学分析、评价的能力.
2、重点强化,加深认识.根据学生以往学习的实际情况,抓住半圆的周长和面积、环形小路的面积、已知周长求面积等关键处导学、讨论.在学生全面复习圆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平时容易忽略和错误较多的典型问题进行重点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更加深入,真正达到温故知新、查漏补缺的目的.
3、联系生活,学会创造.结合生活中趣味性较强的实例,如计算捆扎4瓶啤酒所需要的绳长、求阴阳太极图黑色部分的面积等,促进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寻求最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难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享受到运用平移、割补等方法使难题大大简化产生的顿悟体验.
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拿到导学案就做上面的题目,而不是利用导学案中的问题去预习教材、回归教材、探索教材内容;也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上只围绕导学案来组织学习,对教材不加重视.有的甚至一节课、一学期下来,课本被搁置、几乎是新的.还有的导学案与教材练习基本雷同,只是数据和情境稍加改动,连编排顺序都一致.这些以案代本的做法无疑都是错误的.导学案毕竟不能包揽学生课堂学习的一切内容,更不能替代教材的基础功能.导学问题的来源主要取决于对教材或其他教学文本内容的选择,应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再设计和二次加工的过程.有的教材本身就是非常适合学生自学,是很好的导学之材,却被教师弃之不用或随意创编,实为可惜.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中三角形的高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
结果学生围绕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展开了辩论,有的说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有的说钝角三角形也只有一条高,还有的说钝角三角形没有高教室里乱成一团,几位优秀生谁也说服不了谁.更多的同学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三角形的分类是三角形特性之后的内容,还没有学,对于这几类三角形的定义大部分学生都不清楚.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提出难度较大的思考题,造成了知识体系和课堂秩序的混乱.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导学功能,改进了导学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高,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试着分析一下:
(1)高是一条( );
(2)高和底是( )出现的,一条边可以作底,另两条边( )作底.
这样的导学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度而适度的挖掘,能引导学生全面而准确地理解高的含义以及底和高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后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画高方法时,又弥补了教材没有直观图的不足,让学生画出三角板的位置,既可以训练学生规范的作图习惯,又突破了操作的难点,巧妙地顺水推舟,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处理好导与学、练与思、案与材的关系,努力走出偏执、极端的误区,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出和谐、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