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毛泽东主席有哪些有名的战役?分别是在哪些地方打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22:33:58
请问毛泽东主席有哪些有名的战役?分别是在哪些地方打的?

请问毛泽东主席有哪些有名的战役?分别是在哪些地方打的?
请问毛泽东主席有哪些有名的战役?分别是在哪些地方打的?

请问毛泽东主席有哪些有名的战役?分别是在哪些地方打的?
一楼回答的太好了,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曾经参与过无数次的战役,数不胜数,最著名的就选三大战役吧.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毛泽东思想与三大战役胜利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首先,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各战场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有力地确保这场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其次,广大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坚决执行全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再次,各解放区人民大量物力、人力支援,以及国统区革命群众在中共地区党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势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战场的斗争.因此党中央正确决策,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三大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
  毛泽东军事思想丰富的内容
  人民战争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
  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而不是反动派,革命战争是群众的事业,动员了广大军民,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对广大军民的政治动员是一件绝大的事,是夺取战争胜利最基本的条件.
  2.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要首先在反动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才能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使之成为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发展生产、准备干部的战略基地,成为为人民军队提供人力物力支援的巩固后方和作战的良好战场,借以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争目的.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建立革命政权,广泛组织和武装群众.同时,也不可忽视城市工作和非根据地的农村工作.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国家必须建设巩固而强大的战略后方.
  3.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战争中要兼顾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重视发展生产,尽可能地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尽力改善群众生活,以调动和保持人民群众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积极性.
  4.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使革命获得最广泛的国内社会基础和国际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5.要把武装斗争这种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非武装斗争形式,包括工人的、农民的、青年和妇女的斗争,经济战线、外交战线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合法的和非法的斗争,公开的和秘密的斗争等,在总体上配合起来,从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断增加革命的战争力量,减杀反革命的战争力量,使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面逐步变化,最后达到获得力量优势,战胜敌人的目的.
  6.以人民军队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体制.主力兵团可以随时执行超越地方的作战任务,地方兵团执行保卫地方和进攻当地敌人的任务;游击队和民兵则是正规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主要执行在固定地区内直接配合正规军作战和保卫地方的任务.三种武装力量分工不同,紧密配合作战,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正确组织形式.
  7.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
  人民军队思想 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军了在夺取政权和保卫政权中的作用,强调“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789页)他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1.这支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着广大人民利益而建立、而战斗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紧密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这支队军队的唯一宗旨.
  2.这支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也执行工作队、生产队等革命政治所要求的其他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除了担负作战这项主要任务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设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工作,并利用作战间隙进行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捍卫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
  3.这支军队作为忠实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工具,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兵权只属于党,决不属于任何个人.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最高指挥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一切行动听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军队中要建立党的各级组织,作为各级部队(分队)的领导核心.党委(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实施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
  4.这支军队实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对军队实施领导而在军队中进行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军队中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官兵实行进步的政治教育,灌注革命精神和先进思想,培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实行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中国共产党在军队的团和相当于团以上的单位设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并配备相应的政治工作人员,领导和管理部队的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的性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全体指战员充分发挥为人民而战斗,而工作和训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5.这支军队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建立自觉的严格的纪律,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政府,爱护人民;时刻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6.这支军队要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加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不断用现代化的武器和新的技术装备部队,提高战斗力.
  7.这支军队要加强教育训练,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新的技术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战术,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政素质.要办好各类院校,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
  8.这支军队要加强军事科学研究,注重把自己的战争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批判地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军事思想的有益成分,发展中国现代的军事科学.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人民军队在战争力量敌强我弱,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法宝.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
  1.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战略防御阶段必须实行战略上的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通过战役战斗上的歼灭战达到战略上不断消耗敌人,借以逐渐改变战争力量的总体对比,最终把战略防御推向战略进攻.
  2.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城市和地方的夺取或保守是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3.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力求打歼灭战,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力避打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
  4.实现歼灭战,必须审慎地选择打击方向和攻歼目标,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5.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就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而言,运动战是大量歼灭敌人,决定战争命运的主要作战形式.阵地战是消耗和歼灭敌人的重要作战形式,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执行阻击和钳制敌人的任务,在战略进攻阶段主要执行攻歼据守之敌,夺取城市的任务.游击战则应提高到战略地位,它不仅是配合正规战争必不可缺的辅助作战形式,而且在长时期内,游击战和游击性的运动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应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有主有次,灵活运用,并适时实行以转换主要作战形式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战略转变.
  6.力求主动,力避被动,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应慎重初战.每战须预有准备,立足于能够应付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力求有胜利把握,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7.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勇于近战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善于利用作战间隙休整部队,以利再战.
  8.立足现有装备战胜敌人,同时注重从作战缴获中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装备.
  9.把对敌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重视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军事打击的强大压力下开展有力的政治攻势,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敌人.
  10.大力组织支援前线,搞好后勤保障,切实做好人员和各种物资的动员补充工作及医疗救护工作.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科学体系是由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问题的基本原理、原则而构成的具有不同功能、不同作用,而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战争的基本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认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战争力量的竞赛;战争是一种物质运动现象,是有规律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建军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建军理论和原则.主要包括:人民军队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唯一宗旨;人民军队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人民军队在加强革命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现代化建设和正规化建设.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人民战争的理论,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它的基本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实行全面彻底的人民革命战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特点,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实践,总结和提出一整套建立在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基础上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理论.确立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基本原则;明确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确定了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作战形式;建立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作战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国防建设要根据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指导;国防建设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在世界大战可能避免的相对和平时期,要实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既具有不同功能、不同作用,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这个整体中,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整个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人民军队理论是建设人民军队的掼;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方式和方法;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是进行国防建设,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敌入侵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它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继续指导了中国的国防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指针.它不仅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主要体现在:
  第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二,解决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问题.
  第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
  第四,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第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第六,建立了一整套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坑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光辉记录,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建国以后,它又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国防现代化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军事理论.它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那些反映了事物本质规律的原理、原则,具有长过的普遍的指导意义.它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反侵略战争将继续发挥指导作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从它形成之日起,就受到国外的注意.在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后,毛泽东军事思想更是受到世界各方面人士的重视.许多人对它进行研究和学习,它已经越出国界,成为世界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第三世界广泛传播,成为许多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代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军事思想
  在全国解放战争中,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的战争指导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极大的丰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以自卫的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关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等著作和文电中得到充分体现.
  辽沈战役的意义在于: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基本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淮海战役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平津战役的意义在于: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战役的胜利,确立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平津战役中攻克天津、和平解放北平及后来的“绥远起义”为我军尔后解决国民党一百余万残余军队提供了“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这对进一步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1、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战争锻炼,不但有丰富的打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而且积累了打城市攻坚战的经验,同时,人数上升,装备改善,战斗力强.土改的完成使解放区后方巩固,广大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与此相反,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且士气低落,战斗力差.同时,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十分孤立.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当机立断,决定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
  2、三大战役的各自特点
  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采取分割包围地歼灭的方针,围敌于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等地,切断敌西逃南窜的去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3、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4、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首先,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各战场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有力地确保这场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其次,广大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再次,各解放区人民大量物力、人力支援,以及国统区革命群众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战场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