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丰碑》中红军长征过雪山冻死的军需处长的感人故事,哪部电影作了反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3:49:27
课本《丰碑》中红军长征过雪山冻死的军需处长的感人故事,哪部电影作了反映?

课本《丰碑》中红军长征过雪山冻死的军需处长的感人故事,哪部电影作了反映?
课本《丰碑》中红军长征过雪山冻死的军需处长的感人故事,哪部电影作了反映?

课本《丰碑》中红军长征过雪山冻死的军需处长的感人故事,哪部电影作了反映?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一袋干粮
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1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我们现在真是幸福,有爸爸,有妈妈,还在那幺好的条件下读书.)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幺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跟着红军可是要能吃苦耐劳的,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小兰?)
一说草地,大家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哇,那这怎幺能叫草地呢,应该叫水泥地.)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当然了,老百姓都迁走了,这样的地方谁也生活不下去.)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和小兰一看,又高兴又乐得蹦蹦跳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下来,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草地上的粮食很难找,一粒米也没有,野菜倒是有一大堆,小兰捡的还不够吃一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是粮食吗?贡献一点给小兰这个可怜的小红军吧.)
小兰一看,忙问:
“哎,你在哪儿搞来这幺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小兰不知道在地主院子里挖吗?)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20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明天再找嘛!”
“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摇摇手说:
“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小兰,你收下吧,你不吃会饿死的.如果你饿死了,红军就少一个人力,没有人照顾他们了.)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
“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能吃它20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好可怜,这些找到的干粮还要和野菜混在一起吃,吃坏人的!注意身子,小兰.)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他们用树干搭起一座桥,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身子一歪,小兰连忙扶住了他.可小兰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冲走了.(怎幺搞的,伤员早不咳晚不咳,现在来咳,害苦了小兰,她吃什幺呀?)
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
“哎呀,这可怎幺办呀?”
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
“小兰,什幺东西掉到河里了?”(算伤员还挺关心人,可人家米袋掉了,你要善于观察呀.)
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幺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
“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幺事儿的样子,又问:
“小兰,怎幺啦?是身体不舒服吗?”
“没有……”
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幺能吃他们的呢?(小兰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为了大家吃的多,自己却坚持下去,没准儿明天就饿的反胃!)
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小兰真傻,身子要紧,这样的菜一点儿也没有营养,甚至还有细菌,吃坏你的.)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一点劲都没有,一下晕倒了,看护长把她背起来.(看我是神机妙算诸葛亮,算到了你会拉肚子,可是你的抵抗力还不错,要是我,吃一口就晕了.)
看护长是40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
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
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幺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
“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这个好东西要打双引号,在这个艰难时刻,怎么会有好东西吃呢?)
“好!我不看.”
看护长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幺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幺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拿来!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看护长,现在你才察觉到可怜的小兰吃的是野草呀,再晚一天,可能小兰就生病了呢.)
“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
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幺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对呀,参加革命的人都把对方当兄弟姐妹看待,小兰也想让大家吃好的,所以也把他们当兄弟姐妹看待,这种可贵的精神一定要学习!)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那里还真是一个不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告诉了别人秘密,他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那可是秘密大暴光呀.)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
“不,不,谢谢大家……“
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
“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原来吃野草是笑嘻嘻地样子,想隐瞒过去,现在有干粮也不说声谢谢,好矛盾呀.)
这天夜里,小兰怎幺也睡不着.回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跟着红军走就是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生体验,大家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才能胜利!)
小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自己身为共产党的人民,应该处处服从党的命令,做好共产党的接班人.)
1934年11月6日傍晚,一支红军队伍翻过巍巍的百丈岭,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文明司,当晚就驻扎在文明司和附近的村庄里.
一些有钱的店老板,听到红军要来的消息,早就躲到山上去了.那些小店商贩知道红军是为穷人谋利益的,并不害怕,连忙打开店门,准备迎接.
有个叫罗友成的小商贩,听说红军要来,连忙把店里的货物整理了一番,把马灯擦干净挂在门口.
天快黑了,老罗这时已接待了好几位红军.一会,一个年纪轻轻的小红军走进了店里,到处看看,最后指着一个玻璃瓶子问:“老板,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山楂片.”老罗亲切地回答.
“好不好吃?”小战士问.
“好吃.酸酸的,甜甜的,很有味,你尝一片试试.”老罗一边说,一边随手递了一片给他.
七八个路过的小红军,看到这个小战士在吃东西,就问:“你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那个小红军回答:“是山楂片,还没买,只尝了一片.”
那几个小红军一听,就严肃地批评他:“同志,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不要忘了毛主席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呀.”小红军马上掏出一个铜板给罗老板,还连连向他道歉.
老罗做了几年小生意,来来往往接待过多少顾客,从未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哪里肯接钱,只是向那几个小红军解释:“小兄弟,这一片是我给他尝尝的,不要紧的.”
那几个小红军一听,都争着向老罗宣传:“老板,不要钱的东西我们尝也不能尝……不收钱是不行的啊……”
最后,那几个小红军硬是说服了罗老板,收下了这个铜板.
后来,老罗总是激动的告诉左邻右舍和来往顾客:“红军真好,说话和气,纪律严明.从没看见过这么好的军队!”
听老红军讲长征的故事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
7月23日20:00,记者见到了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谈起过去的峥嵘岁月,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
15岁少年 率171人加入红军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到达川北,川东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达县一带活动.当时,因贫困辍学的任老正在家中帮助父亲务农.
“党的队伍给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为什么穷人辛劳一生后代还要继续受穷”,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指出一条活路,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澜.红军队伍为贫苦农民作主,任老明白了,这是一支穷人的队伍.
红色家庭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击队,但不久便在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父亲积极响应革命队伍的号召,担任村苏维埃主席.这位老人在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岁月里,被反动军队关进监狱,活活折磨致死,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含恨离去,这一切,更坚定了任老参加革命的决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关键年份.6月,任老参加了游击小组,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老思想活跃,积极探讨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为游击队的中坚力量.红军主力占领达县后,他被选为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5岁的少年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全队172人集体加入了红军.
打“扇子队” 少年军人名声大振
从游击队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但四川强横的反动军阀势力还是逼迫部队流动开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时任四川省少先指挥部政教科长兼干部连指导员.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区开展工作.一天,当任老等人在一座3层小楼上开会时,反动军阀的武装突然冲到了楼里,与负责放哨的同志在楼梯上展开了激烈的枪战.脚步声密集急促,逐渐近了,留下来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当场摔死,任老右臂支撑着地,上臂骨折后戳断肋骨插进了胸腔,他忍痛与同伴钻入夜幕迅速转移.
但没过多久,绷带吊起伤臂的任老再次活跃于山间的村庄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恶势力的疯狂反扑,在新塘坝地区,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装,他们疯狂袭击革命者的工作队,屠杀革命群众,打仗时人人拿着一把扇子,妄称是刀枪不入的神兵,当地群众称之为“扇子队”.一天深夜,任老带领干部连在地方赤卫队的配合下夜袭“扇子队”.战斗中,他被敌人刺刀捅伤,仍坚持参加战斗.是役,扇子队被全歼,少年军为川陕根据地人民除了害,一战成名.
一过草地 竹签穿透他的脚掌
“年轻人,用语言表达不出长征真实场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当时有多么艰苦”.任老对记者说.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
任老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在长征时留下的.说起长征开始后的第一次受伤,任老脱下鞋子,右脚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块大约三厘米见方的凹陷.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最长,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我的右脚便被反动军队布下的竹签阵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任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反动军队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老被伤脚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惟一办法.
“和平年代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呢?”讲到这里,任老喃喃地说.
二过草地 鬼门关口拣回性命
第二次过草地更险,任老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
1935年下半年,任老时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名.接下来就是一次令南岸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地搭起了便桥.
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此时任老长时间休克,战友们都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绥靖滩石崖下的山洞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苏醒过来,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当地居民郝老汉发现后将他救回了家.
郝老汉对待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汉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便想收他为儿子.但任老却一心想要回到队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两个月后,任老的病基本痊愈了,他挥泪告别了郝老汉老两口,找到了在该地区活动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队伍.
经历这一次起死回生时,任老还不满18岁.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时,队伍又从绥靖出师北上.任老带着七八名比他还年轻的战士在草原上行军.一天夜里,一位小战士问任老,“科长,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实现吗?”“肯定能”.
说起荣誉 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了盖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
战争年代,任老是一名英勇善战的骁将,他重视思想工作,善用攻心战术,常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抗日战争胜利之初,任老率领队伍在喀喇沁旗平叛,妥善运用了和平平叛的政策,打通了300公里承赤公路.此后,在攻打天津、广西剿匪、援朝金城反击战等众多战役中,任老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老人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荣誉章.但说起荣誉,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个幸运者”,“我能够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家人介绍,任老每每想起自己身边倒下的战友,便非常难过.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忘不了1953年自己回乡的那次经历.当时,战友的亲人听说他要回来了,站在路两旁等待询问亲人的下落,任老骑马走了30多公里山路,当久候乡亲们纷纷上前询问时,老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另一次,任老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找到了战友的名字.
那是在援朝战争结束后,任老一家人路过南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老人找到了自己在延安时期老搭档的名字:高波……就义前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必胜.“见到”了老战友,老人潸然泪下,与家人在纪念碑前长久静默

小董过雪山    
小董是个红军女战士,1935年随红军长征来到金沙江的时候,她才13岁。在金沙江畔,就远远地能看到一座很白很白的山。有人说这是棉花山,有人说是雪山,也有人说是白糖山。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座好高好高的大雪山!
小董她们这些小兵可高兴啦:当时正是阴历四、五月份穿单衣都热,看到山上全是雪,想:到了山上去凉快凉快,那多舒服呀!
登山前,每人除了粮食外,还...

全部展开

小董过雪山    
小董是个红军女战士,1935年随红军长征来到金沙江的时候,她才13岁。在金沙江畔,就远远地能看到一座很白很白的山。有人说这是棉花山,有人说是雪山,也有人说是白糖山。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座好高好高的大雪山!
小董她们这些小兵可高兴啦:当时正是阴历四、五月份穿单衣都热,看到山上全是雪,想:到了山上去凉快凉快,那多舒服呀!
登山前,每人除了粮食外,还发了几个小辣椒。小董她们怕辣,不愿意带辣椒。当地的一位干部告诉她们:“上到雪山后,不能到处乱看,后面的人只能看前面人的后脚跟儿;实在感到发冷,就嚼一口辣椒增加点儿热度……”
第二天,部队向雪山出发了。到了雪山底下,有一条小河。因为河水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泡着很厚的树叶和杂草,所以水落石出的颜色是黄的。当地人说这是“仙人茶”,可是,喝下去却是又苦又臭。
上山了。向导让每个人用毛巾把头包起来,只留下眼睛看路。开始,天气还很热,大家的兴致很高,都想早一点爬到山顶,看看是什么样子。走到半山腰,开始起风了,冷风瑟瑟,草枯枝干,像秋天一样;再往上走,太阳就没了,雪花飘飘,满山银白,积雪不知有多厚,就像进了冬天一样。山上高低不平,雪洞很多,一不小心,掉到雪洞里,就很难救出来。不知是哪个单位的一个男同志摔到雪洞里去,大家费很大力气,才把他拉出来,他的手脚和脸都被冰块扎得鲜血淋淋了。
快走到山顶的时候,云彩不知什么时候落到脚面去了。雪下得更大,还夹杂着李子那样大的冰雹。山上没有树,也没有草,雪光刺得睁不开眼睛……越往上走越难受,小董只觉得头晕眼花,呼吸困难,身体发软,一阵阵恶心想吐。她真想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向导的话响在耳畔:“多累也不能坐下去,坐下去就起不来了!”
爬到山顶上,空气更稀薄了,炊事员郭大叔,平时可喜欢小董了,他背着一口大铁锅,在山上走着走着就倒在雪地里了,临死双手还死死地抓着锅沿儿……
小董哭了。可是,当时部队不许停下,大家把老郭抬到一边,放在稍背风的地方,就继续前进了。山上的风,“嘶——嘶——”地狂叫着,把地上的雪卷起来和天上正下着的雪搅在一起,如同大海里的波浪,一个旋涡一个旋涡地卷动着。由于大家穿的都是单衣,有的同志还光着脚,雪打到脸上、身上,像铁沙子打得那样疼。头上好象带着一个大酒篓一样,头重,脚轻,身子直摇晃。军团的一位首长在风雪中使劲拉着小董,边走边吓唬她说:“小鬼,好好走哇!不能坐下,一坐下可就要在这‘天国’里‘成仙’啦!”
到了山顶,谁也不敢停,歪歪倒倒一股劲往下走。很多人陆续在积雪很厚的雪坡上往下溜,一溜就是几十丈远。小董一见,如释重负,往地上一坐就跟着人们溜了下去……
下到半山腰,头才慢慢地轻松了些,呼吸也渐渐地均匀起来。
13岁的红军女战士小董,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胜利地随着大部队,翻越了一道又一道大雪山……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一袋干粮
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1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我们现在真是幸福,有爸爸,有妈妈,还在那幺好的条件下读书。)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幺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跟着红军可是要能吃苦耐劳的,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小兰?)
一说草地,大家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哇,那这怎幺能叫草地呢,应该叫水泥地。)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当然了,老百姓都迁走了,这样的地方谁也生活不下去。)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和小兰一看,又高兴又乐得蹦蹦跳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下来,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草地上的粮食很难找,一粒米也没有,野菜倒是有一大堆,小兰捡的还不够吃一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是粮食吗?贡献一点给小兰这个可怜的小红军吧。)
小兰一看,忙问:
“哎,你在哪儿搞来这幺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小兰不知道在地主院子里挖吗?)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20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明天再找嘛!”
“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摇摇手说:
“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小兰,你收下吧,你不吃会饿死的。如果你饿死了,红军就少一个人力,没有人照顾他们了。)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
“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能吃它20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好可怜,这些找到的干粮还要和野菜混在一起吃,吃坏人的!注意身子,小兰。)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他们用树干搭起一座桥,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身子一歪,小兰连忙扶住了他。可小兰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冲走了。(怎幺搞的,伤员早不咳晚不咳,现在来咳,害苦了小兰,她吃什幺呀?)
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
“哎呀,这可怎幺办呀?”
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
“小兰,什幺东西掉到河里了?”(算伤员还挺关心人,可人家米袋掉了,你要善于观察呀。)
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幺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
“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幺事儿的样子,又问:
“小兰,怎幺啦?是身体不舒服吗?”
“没有……”
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幺能吃他们的呢?(小兰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为了大家吃的多,自己却坚持下去,没准儿明天就饿的反胃!)
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小兰真傻,身子要紧,这样的菜一点儿也没有营养,甚至还有细菌,吃坏你的。)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一点劲都没有,一下晕倒了,看护长把她背起来。(看我是神机妙算诸葛亮,算到了你会拉肚子,可是你的抵抗力还不错,要是我,吃一口就晕了。)
看护长是40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
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
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幺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
“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这个好东西要打双引号,在这个艰难时刻,怎么会有好东西吃呢?)
“好!我不看。”
看护长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幺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幺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拿来!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看护长,现在你才察觉到可怜的小兰吃的是野草呀,再晚一天,可能小兰就生病了呢。)
“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
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幺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对呀,参加革命的人都把对方当兄弟姐妹看待,小兰也想让大家吃好的,所以也把他们当兄弟姐妹看待,这种可贵的精神一定要学习!)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那里还真是一个不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告诉了别人秘密,他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那可是秘密大暴光呀。)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
“不,不,谢谢大家……“
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
“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原来吃野草是笑嘻嘻地样子,想隐瞒过去,现在有干粮也不说声谢谢,好矛盾呀。)
这天夜里,小兰怎幺也睡不着。回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跟着红军走就是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生体验,大家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才能胜利!)
小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自己身为共产党的人民,应该处处服从党的命令,做好共产党的接班人。)
1934年11月6日傍晚,一支红军队伍翻过巍巍的百丈岭,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文明司,当晚就驻扎在文明司和附近的村庄里。
一些有钱的店老板,听到红军要来的消息,早就躲到山上去了。那些小店商贩知道红军是为穷人谋利益的,并不害怕,连忙打开店门,准备迎接。
有个叫罗友成的小商贩,听说红军要来,连忙把店里的货物整理了一番,把马灯擦干净挂在门口。
天快黑了,老罗这时已接待了好几位红军。一会,一个年纪轻轻的小红军走进了店里,到处看看,最后指着一个玻璃瓶子问:“老板,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山楂片。”老罗亲切地回答。
“好不好吃?”小战士问。
“好吃。酸酸的,甜甜的,很有味,你尝一片试试。”老罗一边说,一边随手递了一片给他。
七八个路过的小红军,看到这个小战士在吃东西,就问:“你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那个小红军回答:“是山楂片,还没买,只尝了一片。”
那几个小红军一听,就严肃地批评他:“同志,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不要忘了毛主席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呀。”小红军马上掏出一个铜板给罗老板,还连连向他道歉。
老罗做了几年小生意,来来往往接待过多少顾客,从未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哪里肯接钱,只是向那几个小红军解释:“小兄弟,这一片是我给他尝尝的,不要紧的。”
那几个小红军一听,都争着向老罗宣传:“老板,不要钱的东西我们尝也不能尝……不收钱是不行的啊……”
最后,那几个小红军硬是说服了罗老板,收下了这个铜板。
后来,老罗总是激动的告诉左邻右舍和来往顾客:“红军真好,说话和气,纪律严明。从没看见过这么好的军队!”
听老红军讲长征的故事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
7月23日20:00,记者见到了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谈起过去的峥嵘岁月,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
15岁少年 率171人加入红军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到达川北,川东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达县一带活动。当时,因贫困辍学的任老正在家中帮助父亲务农。
“党的队伍给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为什么穷人辛劳一生后代还要继续受穷”,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指出一条活路,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澜。红军队伍为贫苦农民作主,任老明白了,这是一支穷人的队伍。
红色家庭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击队,但不久便在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父亲积极响应革命队伍的号召,担任村苏维埃主席。这位老人在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岁月里,被反动军队关进监狱,活活折磨致死,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含恨离去,这一切,更坚定了任老参加革命的决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关键年份。6月,任老参加了游击小组,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老思想活跃,积极探讨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为游击队的中坚力量。红军主力占领达县后,他被选为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5岁的少年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全队172人集体加入了红军。
打“扇子队” 少年军人名声大振
从游击队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但四川强横的反动军阀势力还是逼迫部队流动开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时任四川省少先指挥部政教科长兼干部连指导员。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区开展工作。一天,当任老等人在一座3层小楼上开会时,反动军阀的武装突然冲到了楼里,与负责放哨的同志楼梯上展开了激烈的枪战。脚步声密集急促,逐渐近了,留下来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当场摔死,任老右臂支撑着地,上臂骨折后戳断肋骨插进了胸腔,他忍痛与同伴钻入夜幕迅速转移。
但没过多久,绷带吊起伤臂的任老再次活跃于山间的村庄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恶势力的疯狂反扑,在新塘坝地区,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装,他们疯狂袭击革命者的工作队,屠杀革命群众,打仗时人人拿着一把扇子,妄称是刀枪不入的神兵,当地群众称之为“扇子队”。一天深夜,任老带领干部连在地方赤卫队的配合下夜袭“扇子队”。战斗中,他被敌人刺刀捅伤,仍坚持参加战斗。是役,扇子队被全歼,少年军为川陕根据地人民除了害,一战成名。
一过草地 竹签穿透他的脚掌
“年轻人,用语言表达不出长征真实场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当时有多么艰苦”。任老对记者说。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
任老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在长征时留下的。说起长征开始后的第一次受伤,任老脱下鞋子,右脚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块大约三厘米见方的凹陷。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最长,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我的右脚便被反动军队布下的竹签阵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任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反动军队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老被伤脚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惟一办法。
“和平年代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呢?”讲到这里,任老喃喃地说。
二过草地 鬼门关口拣回性命
第二次过草地更险,任老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
1935年下半年,任老时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名。接下来就是一次令南岸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地搭起了便桥。
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此时任老长时间休克,战友们都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绥靖滩石崖下的山洞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苏醒过来,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当地居民郝老汉发现后将他救回了家。
郝老汉对待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汉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便想收他为儿子。但任老却一心想要回到队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两个月后,任老的病基本痊愈了,他挥泪告别了郝老汉老两口,找到了在该地区活动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队伍。
经历这一次起死回生时,任老还不满18岁。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时,队伍又从绥靖出师北上。任老带着七八名比他还年轻的战士在草原上行军。一天夜里,一位小战士问任老,“科长,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实现吗?”“肯定能”。
说起荣誉 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了盖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
战争年代,任老是一名英勇善战的骁将,他重视思想工作,善用攻心战术,常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抗日战争胜利之初,任老率领队伍在喀喇沁旗平叛,妥善运用了和平平叛的政策,打通了300公里承赤公路。此后,在攻打天津、广西剿匪、援朝金城反击战等众多战役中,任老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老人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荣誉章。但说起荣誉,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个幸运者”,“我能够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家人介绍,任老每每想起自己身边倒下的战友,便非常难过。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忘不了1953年自己回乡的那次经历。当时,战友的亲人听说他要回来了,站在路两旁等待询问亲人的下落,任老骑马走了30多公里山路,当久候乡亲们纷纷上前询问时,老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另一次,任老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找到了战友的名字。
那是在援朝战争结束后,任老一家人路过南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老人找到了自己在延安时期老搭档的名字:高波……就义前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必胜。“见到”了老战友,老人潸然泪下,与家人在纪念碑前长久静默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