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驳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0:11:36
怎样写驳论文

怎样写驳论文
怎样写驳论文

怎样写驳论文
所谓驳论,是以反驳别人(或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宣传真理.驳论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驳论点2.驳论据 3.驳论证驳论,除上述三种具体方法外,常用的还有反证法和归谬法.先说反证法.顾名思义,反证法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论证论题,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论证论题.再说归谬法.它与反证近似,往往以欲擒故纵的方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其作为前提,引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以此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由于结论是一目了然的,对方的立论就不攻自破了.我国古代不少脍炙人口的驳论文,常用此法.怎样写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呢?首先要分析对方的错误言论,找出它的主要错误,然后决定从哪些方面进行反驳,这样才能针锋相对,击中要害.要反驳的错误言论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观点错误或观点片面;二是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三是论证不合逻辑.要弄清错误言论的要害究竟在什么地方.根据错误言论的性质决定采用合适的反驳方法.常用反驳方法有三种:①反驳论点.即先摆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直接指出其荒谬性.如《友邦惊诧论》一文,文章先摘引了国民党反动政府诬蔑学生的反动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然后直接分析驳斥.指出所谓“友邦”,不过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的同伙和帮伙,他们的故作惊诧包含着险恶的用心.接着指出国将不国的责任在于国民党投降卖国,而不在学生的请愿.最后揭示他们相互勾结,镇压革命学生的罪恶目的.这样写,有力地驳倒了国民党政府攻击学生的反动谬论.②反驳论据.即指出其论据是虚假的、片面的,不能说明其论点.《友邦惊诧论》一文也采用了反驳论据的方法.国民党反动政府在通电中,给学生罗列了“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拦劫路人”等种种罪状作为他们反动谬论的根据.文章在驳斥了他们的反动论点之后,又在文末引用《申报》的两则消息,指出其所罗列的罪状纯属子虚乌有.这样就进一步批驳了他们诬蔑学生的反动谬论.③反驳论证方法.即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论据说明不了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3)驳论文章的结构一般先摆出对方的谬论,然后分层加以分析、批驳,最后强调一下结论.逆境成才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人生有两种境遇:一种是万事俱备的顺境;另一种是一无所有的逆境.顺境,因万事俱备而用于发展事业,实现理想和抱负,绘出心中的那幅彩图;逆境,因一无所有而用于磨练意志、超越自我.用更多的努力、更坚强的意志、更坚定的信念去一笔一划地勾画出心中那幅由血和汗凝结成的美丽的彩图.古往今来,哪一位成功人士、哪一位大家不是出自于逆境?让我们回到过去,看看那遥远而真实的历史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仙李白,在政治上遭遇挫折,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在逆境中消沉了吗?他一蹶不振了吗?没有!他能直面逆境.他选择了四处漂泊,访遍名山,追求自由,终于成就了“诗仙”的美誉.孔子在仕途上失意,就是这种逆境成就了他的《春秋》.韩非子身陷秦国牢狱,就是这种逆境成就了他的《说难》和《孤愤》.屈原被放逐在外,就是这种逆境成就了他的《离骚》.司马迁遭受宫刑,就是这种逆境成就了他的《史记》.……过去一段又一段真实的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印证了只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逆境才能磨练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杰出人才.证明“逆境出人才”的道理.抽身历史,回到今朝.我国力学、桥梁学专家李国豪教授,在“文革”期间身居“隔离室”,处在没有纸张、没有资料的恶劣环境.报纸的白边、中缝成了他演算的“天地”,妻子的发夹、孩子的乒乓球网成了他实验的工具.终于,他以坚强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写成了《桁梁扭转理论——桁梁桥的扭转、稳定、振动》,填补了一项世界桥梁建筑学上的空白.又一次印证了“逆境出人才”的道理.我们因逆境而成熟稳重,因逆境而发奋图强,因逆境而超越他人,因逆境而超越自我,因逆境而迈向成功……正如在锋利的宝剑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铸成的;也正如梅花的幽香都是经历雪中苦寒而散发出来的.逆境是快高长大的营养;当你能直面逆境,那么你就已经长大了.逆境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当你能适应逆境,那么你就已经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了.逆境是通往真理的大道;当你能战胜逆境,那么你就已经拥有成功的人生了. 评“老实人吃亏” “老实人吃亏”,乍听起来会觉得很不公平,令人气愤,但要仔细想一想呢?首先,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老实人?如果老实人是指那些只知道吃嘴边的大饼的人,那么,“老实人吃亏”那是活该!但如果老实人是指那些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人,那么,吃亏与否还须理论一番.其次,“亏”与“不亏”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且不说“失马得福”与“得马得祸”的偶然与必然,只说“亏”与“不亏”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有着不同标准.“聪明人”以缺斤短两为亏,从而斤斤计较,老实人以对不住良心有损人格为亏,从而落落大方.所以,同一件事,亏与不亏,不同的人,自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正像水可以装在葫芦里面,也可以装在葫芦外面一样,只不过是思维的角度不同罢了.所以说,每个人的行事都体现着各自的观点,各自衡量事物的标准,旁人大可不必代抱不平而“义愤填膺”.再次,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有人吃亏是必然的.然而,真正吃亏的是谁?是“老实人”,还是“聪明人”?我认为,亏还有真亏与不亏之分.认为不赚便宜是亏,其实是不亏;认为没有同流合污,从而没有占到便宜、捞到油水是亏,其实也是不亏;而那些机关算尽,投机取巧,赚取不义之财的赚,才是真亏.那些人自以为精明,搞些小手段,发点小财,表面上似乎是赚了,但这只是一时的赚,发展下去必然不会有好的结果,他们的大亏在后头.由此可见,这样的人并不算是真正的聪明人.事实上,真正聪明和真正老实的人从根本上看是不会亏的,因为他们都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只有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担心的.因为他们自作聪明,投机取巧,只知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一时的得失而喜怒,那才是真亏.所以说,所谓聪明人,要做到真正聪明的人,发展才能,不断进取;老实人,也要做真正的老实人,脚踏实地,稳步前进.所以说,这样的老实人是不会“吃亏”的!△点评作者抓住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观念“老实人吃亏”去批驳,现实针对性强,给人深刻的思想启迪.全文采用并列展开的横式结构,从三个方面去反驳,条理非常清楚.文章的批驳的突破口选得准确,抓住什么是老实人和聪明人,什么是亏与不亏,什么是真亏和不亏去反驳,驳到敌论的要害,读后有一种畅快之感.小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成语,人们总以为是贬义的,说它比喻“学习或工作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不懈.”其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现代医学证明:当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疲劳的时候,应该进行充分的休息,以利于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效率.心理学的“艾氏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适当休息所造成的学习上的间隔,有利于增强记忆能力.如果一个人忙于学习从不注意休息,那他是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的;只有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进行适当的休息,调节调节大脑,好比“晒网”一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今中外的许多卓有成就的人物往往十分注意休息.著名文学家老舍生前酷爱养花,他用欣赏花儿节制极度亢奋的大脑神经,以达到’晒网’的目的.惟其如此,他才有充沛的精力写出《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等扛鼎之作.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研究起来可谓废寝忘食.即使是他,也经常在饭后散散步,使疲惫不堪的大脑得以轻松,不至于“破网”.而又正是在休息中,牛顿由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然而,我们的有些同学根本没有认识到‘晒网’的必要性.他们一下课不是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借以舒缓大脑紧张状态,而是埋头赶作业,结果弄得上其他课时心神不定.特别是临考前,许多平日较能劳逸结合的同学也一改常态,“开夜车,战通宵”,把“晒网”之事扔到九霄云外.等上了考场要他“三天打鱼”之际,却因为“晒网”未成而使鱼儿“漏网”,造成终生遗憾.据说围棋“超一流”九段聂卫平每当大战前夕封棋不弈而去打桥牌、赛网球.这是他“晒网”的一种特殊方法.正是由于他“晒网”有方,才能有“打鱼”中神聚思集,连挫日方围棋巨星,威震中日棋坛.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换言之,不会休息的人亦不会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在当今改革开放,全民族腾飞急需后继有人之机,尤应处理好学习和休息之间的关系. “三天打鱼”尽可“两天晒网”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美国阿拉斯加动物园的鹿苑中,有6000多只鹿在天然环境中生活,由于鹿苑出现了狼,每年有400多头鹿死于狼口,于是动物园组织猎手消灭了鹿苑中的狼.没想到从这以后,鹿不再运动奔跑,体质下降,一场病疫使鹿下降到4000头左右,动物园只好再引进一定数量的狼.此后,鹿的数量又多了起来.△思路导引这则材料叙述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对自然现象的分析不能够只停留在鹿和郎这表面上,而要透过这种自然现象,联系到与之相关的生活现象.这则材料至少可以给我们几个方面的启示:保护自然生态十分重要,生命在于动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同学们可以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一点来写.行文的一般思路是:引、议、联、结.选择论据时要考虑论据的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