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丑小鸭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再举出一个名人的事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9:49:52
你从丑小鸭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再举出一个名人的事例

你从丑小鸭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再举出一个名人的事例
你从丑小鸭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再举出一个名人的事例

你从丑小鸭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再举出一个名人的事例
丑小鸭是怎么飞起来的
  ——爱因斯坦的成才之路对教育的启示
  朱长超
  在人类告别20世纪的时候,美国时代杂志公布了20世纪的“世纪人物”,第一位是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第二位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第三位是印度的圣雄甘地.
  在历史进入第三个公元千年的时候,西方某个学术组织调查人们心目中近1000年中的100位伟大人物.结果,爱因斯坦又名列榜首.
  爱因斯坦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的相对论的创立者.26岁那年,他作出了震惊世界的三项伟大发现.他的科学成就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他反对纳粹的专制统治,反对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是20世纪中最有影响的伟大人物之一.
  然而,他的成才走过的是一条奇怪的道路.追寻他走过的成才之路,发现路上的崎岖和坑洼,对于改进我们的教育,对于改善人才成长的环境,也许会有不少启示.
  一只笨拙的丑小鸭
  爱因斯坦1880年出生于德国小镇乌尔姆,父亲是一家小电气工厂的主人.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他的族系是普通的.
  幼时的爱因斯坦,没有丝毫天才的迹象.他直到四五岁,还没有学会说话,而比他小2岁的妹妹早已牙牙学语了.他的父母担心这个孩子大概不会说话了.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不仅开始说话的时间晚,而且语言迟缓,动作笨拙.
  上学以后,他的成绩很一般,老师们多数认为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他像是一只没有人喜欢的丑小鸭.小学老师有次让同学们做一只纸折的小板凳,老师看着他的纸工,对他说,这是一只世界上最难看的小板凳.他的父亲有一次向老师了解爱因斯坦的学习情况,老师说,“他智力迟钝,话也说不清楚,嘟嘟哝哝像梦游症一样.他是成不了才的.”
  爱因斯坦读中学时,成绩也很一般.要用心记忆的功课,如拉丁语、英语、生物学等,成绩都不理想.有一次,他的爸爸上中学里找教导主任,主任告诉他说,他的儿子整天痴痴地不知想着什么,无论他长大了做什么,都不会成功.老师说:“这个孩子生性孤独,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将来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有大的出息.”
  他在路德波尔特中学上高中时,这所学校采取灌输式教育法,强调服从,要学生死记硬背,还硬逼着学生参加军训课,爱因斯坦曾受到极大的压抑.军营式的管理,大量的背诵和记忆,使他对科学的兴趣受到很大的损害,以至他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想看科学方面的书.他后来曾感慨地说:“现代教学法竟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爱因斯坦考大学也不顺利,第一次没有被录取,第二年才考取.在大学里,他也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大学老师不喜欢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按老师的规定听课,也不按照老师的章法做实验,他是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的.有些功课他自学过,理解了,掌握了,就不再去听老师的课,自己到图书馆里读喜欢的物理学著作.做物理实验的时候,老师规定了实验的步骤,但是,爱因斯坦却想,能不能用别的办法进行这个实验,通过别的途径得出同样的结论呢?他自己设计了实验的线路,将老师的实验程序丢在一旁.物理学教授对他不按照自己的布置做实验很有意见.但是,恰恰在构思新的实验中,爱因斯坦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锻炼了另辟蹊径、不落旧窠的创新品质.
  大学毕业后,几个同学都在老师的推荐下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爱因斯坦却没有找到工作.他写信给教授,告诉他自己有志于物理学的研究,希望教授推荐.但是,教授没有给他回信.在他的心目中,爱因斯坦不是好学生,也不会有出息,连回信也懒得写.许多年后,爱因斯坦和这位教授在一次国际物理学年会上相遇了,这时爱因斯坦是世纪著名的大科学家了.教授对他说:“我真是老糊涂了,一个杰出的人才就在我的眼前,我却没有发现,你的信我还保留着,它不时提醒我曾多么糊涂.”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创立相对论后,他在老一辈物理学家的眼中,也不是他们所喜欢的物理学后辈传人.在爱因斯坦之前,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想验证以太的存在,进行了著名的“以太漂移实验”.结果没有发现以太存在的证据.爱因斯坦以以太不存在和光速不变为前提,研究物体的时间、空间、质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创立了相对论.相对论的前提是迈克尔逊和莫雷实验,即牛顿力学假定的介质以太是不存在的.后来,爱因斯坦与迈克尔逊相遇,爱因斯坦对这位前辈物理学家非常恭敬.对他说:“您作出巨大贡献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只有一米来高.正是您的伟大成就,才建设起现代物理学大厦的基础.如果没有您的伟大的寻找以太的实验,我们还只能在黑夜中摸索.”爱因斯坦是真诚的、谦逊的,但是,迈克尔逊却不喜欢相对论,也不喜欢爱因斯坦,他心中的牛顿力学的大厦依然巍峨挺立.他对爱因斯坦淡淡地说:他的寻求以太的实验居然孕育出了相对论这样的怪胎,真是一件怪事.他把相对论看作是一个怪胎,把爱因斯坦看作是一个产下怪胎的母亲.
  可见,从小学到大学、到成才,爱因斯坦一直是被老师瞧不起的丑小鸭.然而,就是这只丑小鸭,却成了物理学的大师,成为物理学革命的领袖人物.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爱因斯坦现象啊!
  爱因斯坦怎么成才
  从小学到大学,爱因斯坦没有一个老师喜欢他,他是在冷遇中成长的.然而,爱因斯坦在老师不喜欢的环境中,艰难地成长着,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大学毕业后,他一度找不到工作,后来进了专利局当一名小职员.他很艰难,有时候,他背着孩子思考,有时候,他生着炉子发呆.他在26岁那年,突然爆发了思想的火花,发表了震惊世界的三篇论文.第一篇提出了相对论,即时间、空间、质量,都是可变的,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牛顿力学只是低速运动物体规律的一种描述,是相对论力学的一个特例.第二篇是他对光电效应的量子解释,完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原理.第三篇是对布朗运动的解释.相对论改变了现代人的物质观、时空观和运动观,光电效应成为他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主要依据,对布朗运动的理论解释也是巨大的科学成就.科学史家认为,他这三项成就,每一项都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此后,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预言了激光原理,在统一场领域,作了开创性的理论研究.他在反对纳粹的思想专制,在自然哲学的研究中,在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巨大成就与在学校里遭遇的强烈反差,使人们会问,他是怎么成才的呢?他的成才,是僵化的教育制度的哺育成果吗?他成才的决窍,是教育学、人才学研究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他的成才,得益于家庭教育弥补了学校教育造成的心理缺陷.学校里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认为他是个不会有出息的孩子.他是个老师不喜欢的孩子,老师的心理歧视,必然会给他带来心理的阴影.爱因斯坦很可能成为一个自卑、自弃的学生.这种心理可能使他无所作为,在困难面前畏畏缩缩,成为一个缺乏独立思想、缺乏主见的人.幸亏,民主和丰富的家庭教育抚慰了小爱因斯坦受伤的心灵,他仍然是个精神健康的孩子.他做的小凳子,老师讥讽它是世界上最差的一只小板凳.他的父亲见了,并没有训斥、挖苦,而是鼓励他再做,努力做得更好些.当老师挖苦他做得最差时,他拿出了第一只小板凳,告诉老师,交作业的一只不是最差的,第一只更差.他没有在老师的深深的鄙视下有什么自卑,也没有放弃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辨护的勇气,他的平静的话语中还有一点小小的幽默感.每次父亲到学校去,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批评和残酷的评价,他一次也没有拿孩子出气.要是一个中国爸爸,他们看到孩子的成绩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优良水平时,就会大声责骂,有的会打孩子的耳光.要是听说老师如此评价自己的孩子,不大发雷霆的父亲是很少的.但是,爱因斯坦的父母小心地护卫着儿子的心灵.可以说,没有父母对他的爱护,在陈旧的教育制度下,在老师粗暴的心灵压抑中,小爱因斯坦和其他孩子的创造性的萌芽很可能被完全扼杀掉.他的成才,真可以说是一种奇迹.
  他的成才,得益于良好的非理性思维的教育.爱因斯坦在家里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这对于他的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的母亲有很好的音乐才能,从6岁起,她就教爱因斯坦弹琴.音乐成了爱因斯坦重要的休息方式,思维方式.在创立相对论的日子里,休息的时候,他就拉琴.拉琴的时候,他也在思考.音乐锻炼了他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从小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他想象力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催化作用.他运用思想实验的方法构造相对论,研究同时性这样深刻的理论问题,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
  他的成才,也得益于家庭教育培育了爱因斯坦的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他的童年,父亲曾送给他一个罗盘,告诉他罗盘的指南性.爱因斯坦被罗盘迷住了,对罗盘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测试,无论罗盘放在什么地方,它的一个指针总是指向南方.他设想了种种原因来说明它为什么指向南方,他曾设想罗盘中有一个小人把握着它的指向.对罗盘的指南性的兴趣和探索,是他童年时代进行的一项科学研究项目.12岁那年,叔叔雅各布送给他一本欧几里得几何学.他通过自学,掌握了它的一些内容.他经过刻苦钻研,自己独立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律.正是这本书激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的自学能力.他对问题的寻根究底,他的自学的能力,都是在家庭教育中培育的.他感到,自然界中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它们平时看不见,但是存在着,不时地表现着自己.一个直角三角形,无论你怎样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出斜边的平方会等于2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但是,人的理性却发现它,证明它.逻辑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啊!他开始懂得,人的感觉只能发现世界的表象,只有理性才能发现世界内在的规律,而要有所发现,必须探究和思考.
  可以说,爱因斯坦的家庭教育承担起了他成才的主要的任务.良好的家庭教育发展了他的智慧,保护了他的创造精神,培育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浓厚兴趣.
  爱因斯坦现象的启示
  爱因斯坦从一只人人都说丑的丑小鸭变成了特别漂亮的天鹅,爱因斯坦现象发人深思.
  第一,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观.
  教育要关爱所有的孩子,要让他们都得到发展.在教育史上,有许多老师不喜欢的孩子成了人才.美国的爱迪生被老师辞退了,因为他学数学时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呢,是谁规定的?这其实是个深刻的问题,就是数学的规律是怎么来的.老师也许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于是认为他又笨又捣蛋,让他停了学.遗传说的创始人孟得尔也被老师认为是坏学生,因为他问老师为什么有的苹果是红的,有的是黄的,老师的回答是上帝的创造.孟得尔又问:上帝是怎么创造的.这本来没有错,但是,老师却认为,对于上帝的创造,只能赞美,不能有疑问.另一个大数学家欧拉,老师也不喜欢,因为他问老师天上有多少星星,又问,上帝是怎么将星星放到天上的.于是被开除了.
  我们的教育也存在这类问题.老师喜欢的学生,小学阶段多半是女同学,她们较早熟,较文静,较听话.老师喜欢的学生,都是比较听话的温驯的学生.教授喜欢的学生常常以老师的学说为学说,这种听话性、一致性影响了一个民族创造力的发挥.老师对于学生,要容纳多样性,要关心暂时性较差的学生.教育,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而不应把教育集中在一些智慧儿童身上.爱因斯坦不是一个早慧儿,他开智得很晚.他的父母没有因为他开智较晚就放弃,就歧视,而是充满爱心地培育他.无数的事实证明,智慧的成长、成才的道路是很复杂、很多样的;智力是多元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长于记忆,有的长于观察,有的长于思维.早慧不一定有成,迟慧也可能是大才,不要看不起丑小鸭,教育要让所有孩子受到雨露的润泽.
  学校不应成为灌输知识的工厂,学校应当培养独立思考的人,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爱因斯坦认为,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础,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的独立工作,就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只关心于获得细节知识的人来,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今天我们经常遇到的高分低能现象,其根源就是没有重视培养独立思考,而过分注重细节知识.
  学校要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给学生学习留有一定的自由度.爱因斯坦读大学时,物理学教授韦伯讲的是传统物理学,爱因斯坦已经自学过这些知识,他的兴趣在理论物理,他就不上物理学课,而自修理论物理.他认为,自由出智慧,自由能保护学生珍贵的好奇心.他说过,好奇心“这棵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外,更重要的是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对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相反,我认为,即使是一只健康的猛兽,如果在它不饿的时候还继续用鞭子强迫它不断地吞食,就算吞得进,也会使它丧失贪吃的天性的,尤其是如果强迫喂给它的食物是经过一定的选择的”.今天,我们仍在使用着升学的“鞭子”,强迫学生不断地吞食.
  学校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应把学校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的工具.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爱因斯坦认为:“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学校也要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情感.爱因斯坦主张,学校要进行伦理教育,“要是没有伦理教育,人类是不可能得救的”.他反对只讲究知识的态度,因为“那种‘讲究现实’的思想习惯,它们像严霜一样冻僵了人类相互体谅的情感”.
  第二,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和智力成长存在一个关键期.关键期一般都在低幼阶段.因此,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早期教育和整体教育,既是智力的教育,也包括人格的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历史上大量人才成长的经历表明,家庭教育与成才关系非常密切.爱因斯坦的成才,也与他的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有关.他的父亲对儿子是宽容和鼓励的,这促使他爱上了科学.他的母亲教他音乐,锻炼了他的右脑,激发了他的想象,发展了他的形象思维能力.
  但是,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而中国父母对儿女有宠爱的传统.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过于优越,缺乏锻炼和吃苦的机会,他们的人格成长是有缺陷的.许多父母是经历过“文革”和上山下乡的一代,由于他们成长的特殊情况,往往把自己受教育的遗憾过于急切地想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对于孩子的成长给予了过高的期望,施加了过大的压力.这种过于沉重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