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的议论文关于绿色网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1:03:12
300字的议论文关于绿色网络

300字的议论文关于绿色网络
300字的议论文关于绿色网络

300字的议论文关于绿色网络
为了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我们应当尽快行动起来,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防止其负面影响.
网络环境与青少年成长发展是辩证的关系.一方面,网络环境决定着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方向和质量,为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和知识.另一方面,青少年作为网络环境中最活跃的力量,也在以创造性活动丰富发展着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对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为两方面:
首先,网络环境成为青少年高效学习、快乐生活和全面发展的驱动力量.网络拓展了青少年学习的途径.据统计,目前,一些地区青少年获取的知识中有50%以上来自于网上,正规学校教育提供的知识量所占比例下降.
其次,网络环境也成为青少年沉溺网络、远离社会和片面发展的诱导因素.青少年处在学习、成长、发展的高峰期,对新鲜事物有一种天然的追逐欲.同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成熟,自制力和自控力弱,对一些不良信息辨识力差.
网络环境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去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北京10所中学对30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初中没玩过游戏的学生为7%,经常玩和每天都玩的学生占44%.高中没玩过游戏的占1%,经常玩和每天玩的占38%.调查同时表明:初中阶段学生认为玩游戏经常影响到学习,以至于不想学习的占20%,高中阶段更占到了32%.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不容忽视.
营造绿色网络环境的主要工作包括绿色网络内容、绿色网络载体、绿色上网场所、绿色网络人才、绿色网络组织和绿色网络产业六个方面.
一、大力繁荣符合青少年成长需求的绿色网络内容.游戏、动漫、短信、彩铃和流媒体音视频是青少年最喜爱的网络内容,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重要影响.要把握网络内容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照顾青少年的网络内容需求,把绿色网络内容推荐给青少年,加大绿色网络内容的研发力度,坚持网络内容的正确导向,用健康网络内容建设绿色网络空间.
二、积极建设服务青少年发展要求的绿色网络载体.门户网站、专业网站、主题网站、搜索工具、电子邮箱等,是青少年最常用的网络载体,在青少年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要遵守网络法规和道德,正确使用网络载体,共同维护网络载体.要加强技术创新,推出科技含量高、使用便捷性强和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绿色网络载体.
三、切实营造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绿色网络场所.社会上网、学校上网、家庭上网和移动上网,是青少年体验网络生活的主要渠道.要倡导网络文明公约,安装合格的过滤软件,防止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伤害,建设有利于青少年的上网场所.要结合青少年的特点,推荐有利于保护青少年的优秀网络产品.要制订规范和标准,推出促进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绿色网络场所.
四、大力培养促进网络文明建设的绿色网络人才.健康网络内容的提供者、优秀网络载体的设计者、安全上网场所的管理者和一切网络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都是促进网络文明的有生力量.要形成优秀青少年网络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推动青少年网络人才的成长.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竞赛活动,发现并积极举荐各类青少年网络人才,培养更多的绿色网络人才.
五、不断壮大引领先进网络文化的绿色网络组织.各级各类网络协会、信息化人才协会、计算机协会、软件协会等正式组织,大中专院校与网络有关的各类研究会、协会和兴趣小组等非正式组织,各类网上社团等虚拟组织,是引领网络文化的重要力量.要牢固确立网络文化时尚的正确导向,推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活动.要富于时代性、把握规律性、体现创造性,依托现实网络组织和虚拟网络形式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要评选表彰一批促进先进网络文化建设的绿色网络组织,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建网络文明.
六、努力推动标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绿色网络产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网络与青少年的良性互动,实现网络经济、网络社会和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的和谐发展.要大力开展绿色网络文化创意竞赛,加强青少年网络运用能力的培养,促进绿色网络产业的持续发展.
为加快绿色网络环境的形成,应采取以下措施,吸引政府、社会、企业和公民的广泛参与:
一、成立“青少年健康上网联席会议”,协调政府部门的管理力量创建促进青少年网络发展的决策平台.
二、授权青少年网络社团设立“青少年优秀互联网产品评测认证中心”,用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网络产品服务青少年.
三、建立“青少年网络成瘾救助基金”,分别由政府、社会、企业筹集,通过组织专门的志愿者队伍来开展帮助活动.
四、授权青少年网络社团开展“青少年网络技能培训认证中心”,由其联合国内国际组织共同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网络技能培训工作,提高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能力.
五、设立“网络环境与青少年成长发展”国际论坛,综合借鉴国际范围内的有益经验,以更宽广的视野观察和把握网络环境与青少年间互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