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3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9:41:52
端午节的由来300字

端午节的由来300字
端午节的由来300字

端午节的由来300字
91作文网很多.
端午节的专题:
很多 ,
端午节的作文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
端午节作文400字
端午节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300字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

全部展开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