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点评600字左右,要两篇,好的有追加分的.内容最好不要太深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1:30:29
时政要闻 点评600字左右,要两篇,好的有追加分的.内容最好不要太深奥.

时政要闻 点评600字左右,要两篇,好的有追加分的.内容最好不要太深奥.
时政要闻 点评
600字左右,要两篇,好的有追加分的.
内容最好不要太深奥.

时政要闻 点评600字左右,要两篇,好的有追加分的.内容最好不要太深奥.
一、过年的味道
  似乎是在走过这二三十年之后,中国人对年味的感觉有了迥异的差别.有人说,年味怎么越来越淡了?过年“没劲”、“没意思”,怎么找不到一点“小时候”的味道?有人说,年味没淡啊,年味其实就是亲情、团圆、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与感觉.而每临春节,文化人也免不了要来一番“年味(究竟)在哪里”的探寻与忧思.
  平心而论,世界上哪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年味原本总是在随时代变迁而变化,千年之前、百年之前、三十年之前、今天,年味一定大不相同.但历千百年而赓续至今,“中国年”生生不息,又一定有其不变的基因在主导着它的遗传与变异.世界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的春节.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中国年”终不会式微,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
  然而,从历史的长河望去,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中国年”在中国人的心里就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差异,本身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折射出在时代变革和外来文化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与坚守,更反映出当代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叩响的是在融入世界、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具有怎样的文化自觉.
  其实,感觉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了的人,大多是新城市人.在乡间,在扎根故土的老一辈人那里,尽管在数十年间对年味的感觉也有明显差异,但对春节依旧是那一种朴素难舍的情怀.要寻找年味,要寻春节的根,不妨在春节期间到乡村去切身体会一下,也不妨在繁忙的春运期间,置身熙来攘往的人流中,感受一下游子归心似箭的情愫.
  为什么新城市人对年味产生如此感觉?原因就在于他们和乡村人相比,经受的时代变革更为剧烈,既已打破了传统的春节文化束缚,却还未构建现代的春节文化秩序,也便成为迷失而又迷茫的一代,一时找不着春节文化的“北”.
  新城市人者,离土离乡,受着新的时代文化、外来文化的浸润,对传统文化多少有一种反叛心理.春节作为典型的传统文化节日,原本就没有新的时代文化、外来文化来得新奇、现代、时尚,在一些讲究新潮的人那里,春节远没有洋节日好玩和刺激.他们原本也想在自己这一代把春节延续下去,却不知如何延续.因为他们反感一切形式的东西,对传统的那一套繁文缛节的过年仪式,对老一辈的那一种朴素纯粹的过年讲究,不屑一顾,不想沿用.却又陡然发现,把这仪式和讲究放弃之后,春节似乎也没什么内容了.“小时候”盼过年,是因为有好吃的有好玩的.而今平时都能吃到、玩好,那专属于春节的又有什么?
  既为节日,原本就有其一定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说,春节就在那些沿续下来的仪式里.春节相传数千年至今,又必有其文化的内核,这个内核具体是什么值得探讨,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发现它、找到它.同时,作为中国人,反感本民族的东西,或妄自菲薄,再好的春节文化内核,再新颖的春节文化仪式,也难以传续下去,这就需要有像老一辈那样过年的心气与情怀.在时代变革与外来文化冲击之下,春节文化可以变,其内核可以创新,仪式可以创造,但对春节的这种情怀不能变.
  新城市人的年味在哪里,怎么过年?抱持这不变的情怀,丰富过年的内容,创新过年的形式,这就是新城市人所应具备的文化自觉.所谓“中国年”的基因,往往也蕴藏在这文化自觉里.
  二、制度与人情
  为了考研,36岁的陈女士在上班之余,苦苦复习了一年多,可15日上午她到考场后发现没带身份证,急忙给家人打电话,陈女士拿到身份证时,开考时间过了近半小时.陈女士两次跪在考场工作人员面前求进考场,但还是被拒考场之外.(1月16日《中国经济网》)
  “跪求”的新闻一出,可谓同情者众.“36岁女子考研忘带身份证,两次跪求进考场仍遭拒”的标题,本身就有一种情感倾向.这种情形,跟先前的一则新闻如出一辙.不久前,广东的杜先生开车撞伤摩托车司机,事后将伤者先行送医救治,交警因此认定他破坏了现场,需负全责.结果,杜先生受到了网友的一致同情,而坚持原则的交警,却受到了道德层面的谴责.在道德与原则之间,在同情与冷静之间,围观的公众,很容易因为位处相似而心生同情,对于道德的评判多于制度的思考.
  如果按照过错原则,36岁女考生纯属咎由自取.专为考试却忘了带身份证,就跟出席会议忘了带出席证,跟临上战场忘了带武器一样,疏忽的代价就只得自我承担,而无法靠“一跪”来博取同情,最后靠“法外施恩”来补救.“跪”可以算一种补救措施,但却不一定有效.包括网友在内的围观者,希望用“跪”的可怜来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威压,并形成道义上的谴责,这样的“自我道德标准”强加,其实是一种“情感滥用”.
  如果按照“法治”的原则,考场工作人员的做法,其实值得称道.法律不外乎人情,但人情的滥用就会导致规则的破坏,秩序的混乱.按照规定,考生要持准考证和身份证进入考场,二者缺一不可,开考15分钟后,考生不得进入考场,这也是刚性的.假若每一个违规者,都希望靠一“跪”一“哭”来破坏规定,那规定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