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地为话题 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6:52:22
以土地为话题 诗歌

以土地为话题 诗歌
以土地为话题 诗歌

以土地为话题 诗歌
家乡的土地
站在扬名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大道上,只见两边的厂房,鳞次栉比,一座比一座漂亮.隔着雕花的栅栏,厂房外是一片片的绿化带.绿茵茵的草地上开着一小朵一小朵的白花,高低错落的树枝间探出各色花朵的笑脸.
最吸引人的是位于开发区管委会的大楼,这是一幢白色的五层大厦,上面两层的左右两边向上翘起,好象一艘巨大的航船正乘风破浪向前飞驰.大厦前,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上,几根高高的旗杆上,飘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工业园的园旗.红的、黄的、绿的等各色的花草排列出各种优美的图案.
看着眼前的一切,你不会相信,在一、二年前,这里还是大片的农田和鱼塘,密布着狭窄的泥泞小路和沟渠,边上是丛生的杂草.平时常见的是,这边一个,那边一个忙碌在田间的农民伯伯.周围的道路,由于建造质量不高,这儿一个,那儿一个,满是坑坑洼洼,自行车行驶在上面,颠得你屁股疼.最难过的是下雨天,让你看不出,哪儿是深,哪儿是浅,一不小心,就让你陷入水坑.汽车开过身边,能溅得你满身泥水.
自从这里被划为扬名镇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后,一辆辆汽车川流不息,一个个工地热闹起来了,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宽阔的道路铺设平整,花草树木栽种得如花园一般.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崭新的面貌.听管委会负责人胡伯伯介绍,去年,各家工厂都已入驻厂内,并且开工生产.
沿着工业大道向西走,隔着一片田野的北边就是我们的校园.雪白的教学大楼上,铝合金门窗闪闪发光,屋顶上红红的琉璃瓦,显得格外鲜艳.校园里,树木郁郁葱葱,鲜花四季常开.
校园旁边,两座高大的崭新居民楼,是刚建起的农民公寓,大楼后面的工地正准备建设更多的农民公寓.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将告别杂乱的老式民居,住进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农民公寓.
家乡的土地上,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走在工业大道上,看着周围那么快速的变化,仿佛看到了一条闪光的希望大道通向我们美好的明天.
家乡的土地
每当我看到家乡的土地,就涌起一种揪心的感觉.这大概是我出身于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的缘故吧,我对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后来听秦牧的广播散文散文《土地》,也曾激动得热泪盈眶,对“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了深刻地理解.虽然我这一辈子不再种田,可时常做着“种豆南山下”的田园梦,对土地的感情依然如故.然而,我家乡的父辈,那些曾经为做了土地的主人而这自豪过的农民,如今视之却不甚惜.用.“挥霍无度”、“日削月割”来形容,丝毫没有夸张之嫌.
随着改革开放,土地实行了承包,大片的田地被划成小块分给了农民,农民有了土地使用的自主权.原先几代人窝居的小院感到不舒服了,于是就争先恐后地在承包田里盖房子.一座座瓦房如异军突起,一片片树林密密匝匝.这样,就形成了原来的村子中央空起来,而村子四周则无限制地膨胀的局面,致使大片大片的良田被占用,被糟蹋.就说我们村子北边的那块高产田吧,那是黄河水留下的唯一恩赐——肥得溜油的红淤土地.曾经打破过小麦亩产上千斤的高产记录.在我高中毕业回乡劳动的那段日子里,我参加了生产队里组织的创高产科学实验小组,试验田就选在村子北边那块红淤土地上.几年来,我们在那里打井灌溉,我们在那里除草施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连续三年创下了小麦亩产680斤、820斤、980斤的高产记录.于是,报社记者采访,电视台拍照,我也成了红极一时的人物出席了县里的表模会.
就是这 块土地,记载着我成长的一段光荣的经历,使我们生产队甩掉了缺粮的帽子;就是这块土地,成了上百里的人们参观的对象,拍进了记录片《万亩小麦喜获丰收》,成了我们村人的光荣和骄傲.如今,在这块土地上,盖房的盖房,栽树的栽树,甚至有的农民挖土烧砖,拉土卖钱,好端端的一块良田,却变得支离破碎,千孔百疮.那地平如镜、麦浪滚滚的情景再也见不到了.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的儿子,于人于己都感到痛心疾首.
有一次,我问一位正在可耕地里建房的大叔:“这么好的土地盖上房子,就不心疼吗?”
他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要说不心疼,那是瞎话,可有啥办法呀!如今的土地分成了你一小块,我一小块的,不叫谁盖呢?你没看看前后的地块不都盖上了么?不盖房的也都稠密地栽上了树.”\
“您知不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
“啥违法?这法,那法,到了下面就没办法了.”
沉默良久,我无言以答.
我还能说什么呢?热爱土地,一向是中国农民的优良传统,为了得到土地,他们可以自愿参加革命,去砸碎捆绑土地的枷锁;为了保卫土地,他们可以自愿去参加流血的战争.“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曾经是一代农民的理想.那时的人们,是多么渴望获得土地呀!我曾经目睹过人与人、村与村为了争一线地边打架的情景,我也看到过人们为争地边流血死伤的事件,为了那一点点土地,他们可以去拼命,去争斗.可如今,他们对待土地的感情竟是那样的麻木、那样的淡漠,浪费糟蹋土地竟是那样的大方、那样的慷慨.面对日益减少的土地,我想借用环保中常说的一句话来警示人们:“不要等到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是人们的眼泪时才开始后悔”,同理,爱惜我们的土地吧,人们!不要等到地球上没东西可吃的时候才开始知道土地的珍贵!
家乡,深情的土地
古镇老街
古镇的老街是哪个年代形成的,现在可能谁也记不清了.听爷爷说,有好几家店铺在他小时候,就早已有了.
老街傍河而建,两岸多是面河而设的酒馆、饭铺、茶楼.3米多宽的街面全用青石铺成,铺面大多有翻檐.这里,自然就成了过往行人遮风避雨的地方.
打我记事时起,爷爷三天两头地总要带我到街上逛逛,或给我买泥人、玩具,或到饭铺吃碗馄饨.所以,老街是我从小就喜爱的地方.
我渐渐地长大了,对老街的感情也随着岁月而加深了.要是逢上个休息天,我总爱到老街上走一走.早上的老街可真热闹,那些来自四邻八乡的人,使本来就显得狭窄的街道更拥挤.这时候,就连老街前面的一条河道也变成了一条街.大小船只,往来穿梭.勤劳的水乡人,用船载着刚刚捕来的鲜鱼活虾,或者自种的蔬菜瓜果,靠河设摊,一字排开,用甜甜的乡音叫卖起来.这些来自农家的土产,带着露珠,带着水花,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河草的清香,莫不让人赏心悦目.
到了下午,集市散了,忙碌了一个上午的街面才略显清静.这时老街成了外乡人的游廊,他们手挎相机或者肩背画夹,转来转去地搜寻着创作灵感.你就算有事无事地在哪里散散步,或观雨景,或赏夕阳,也颇具情趣.晚上,老街成了人们汇集信息的地方,大伙儿三五成群坐在茶馆里,或坐在石桥的栏杆上,说东道西,蛮有劲儿.这时的老街总要到深夜才会静下来.
老街,多少人在这里留下了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