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几道有关物理合力(初中)的经典的题.现在初三了,就快中考了,就是物理的《力》那章还不是学的很好.也就想找点题看.最好把答案标注在最下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5:15:07
找几道有关物理合力(初中)的经典的题.现在初三了,就快中考了,就是物理的《力》那章还不是学的很好.也就想找点题看.最好把答案标注在最下面.

找几道有关物理合力(初中)的经典的题.现在初三了,就快中考了,就是物理的《力》那章还不是学的很好.也就想找点题看.最好把答案标注在最下面.
找几道有关物理合力(初中)的经典的题.
现在初三了,就快中考了,就是物理的《力》那章还不是学的很好.
也就想找点题看.最好把答案标注在最下面.

找几道有关物理合力(初中)的经典的题.现在初三了,就快中考了,就是物理的《力》那章还不是学的很好.也就想找点题看.最好把答案标注在最下面.
先看方法
解初中力学题常用的几种思维方法
【假设法】
假设法,是以科学的事实为基础,对物理模型、物理条件、物理命题等进行合理的假设,然后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分析、讨论、判断和计算,得出正确结论;或在研究某些物理量、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变化时,也可先提出一个假设,接着由假设进行推理论证,进而找出其变化规律.假设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如果题中给予的物理情景应用初中所学的规律无法求出物理量时,可以运用假设法思想重新创设一个新的合理的物理情景,使物理情景明朗化、具体化,迅速得到正确的答案.
假设法适用于难度较大的选择题、作图题或计算题的求解,同时假设法也是求解判断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例1. 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图1
解析:由图可知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时,F只作用在B上,木块B肯定受到力的作用,而木块A受力情况却不清楚,与A接触的物体只有B,所以我们可以假设A受到B对它的摩擦力,然后再分析、推理:如果A受到B对它的摩擦力,同时又没有其他物体对它有力的作用,那么A就是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这与题设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相符,故A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估计法】
估计法是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或数量关系,不精确计算,而经分析、推理或进行简单的心算就能找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在解析带有一定计算因素的选择、填空题时,往往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对数据进行粗略的估计或模糊计算,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笔者总结解决估算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从信息中排除干扰信息.有些估算题往往文句简洁,显性已知条件少或已知条件比较隐蔽,乍一看题,好像缺条件,只有认真审题,仔细推敲,才能挖掘出隐蔽的已知条件.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有关数学工具,并借助于物理常数及日常生活常识,进而得到满足实际需要的结果.
例2. 图2为某举重运动员在0.5s内由支撑到起立将杠铃举起过程中拍摄的两张照片,杠铃的质量为100kg,则杠杆重为________N.已知照片中杠铃的实际直径是40cm,根据照片可算出该运动员在上述过程中对杠铃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__________W.(g取10N/kg)

图2
解析:本题创设生活情景,给出了一个想像的空间,要求我们挖掘出隐含在图片中人的高度和杠铃直径的比例关系,才可以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直接告知几个长度数据考查人做功的大小,就显得枯燥无味.(平均功率在1100W~1300W之间均算正确)
【极端法】
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我们对一个物理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索性退或进到一个特殊位置,使问题变得简单;或当一个物理量或物理过程发生变化时,我们可以把问题推上极端,通过对极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般情况下的结果.因为同一个问题在特殊情况下的结论往往与一般条件下的结论是一致的,所以可以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浅显,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叫极端法.
例3. 如图3所示,有一个轻质杠杆,挂有数目不等的钩码恰好平衡,若将两侧钩码都向支点移近相同的距离 ,则( )
A. 杠杆不平衡,A端下沉
B. 杠杆不平衡,B端下沉
C. 杠杆仍能平衡
D. 无法确定

图3
解析:此题的常规解法是:先判断两边力的大小,然后列出两边钩码都向支点移近相同的距离l时的力与力臂的乘积,再比较其大小就可判断出正确的结论.但这样做运算较繁.
若我们用“极端法”来解此题就快捷多了.取l就是右边钩码的力臂,所以当它向支点移动距离l时则右端力臂为零,力与力臂的乘积当然也为零,而左端力与力臂的乘积显然不为零,故左端下沉,应选A.
【分析和综合法】
运用物理知识解答物理题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分析、比较、综合、演绎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而分析和综合法是解答物理习题、提高我们素质的基本方法.分析法是“逆流而上”,从所求量出发,根据一系列的公式、定律,最终和已知量联系起来,即所求量完全可用已知量来表示(思路通了,便可着手计算).综合法是“顺流而下”,从题目的已知量出发,根据一系列公式、定律,递推有关物理量,最终得出所求量为止.
例4. 功率相等的甲、乙两汽车,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距离之比为3:2,则它们发动机牵引力的大小之比及所做的功之比分别为:
A. 2:3 3:2 B. 2:3 1:1
C. 1:1 2:3 D. 3:2 2:3
解析:分析法:由问题逆向推理,要求功之比,根据W=Pt或W=Fs,要从题目中找到功率、时间关系或力、距离的关系.若要求发动机牵引力的大小之比,因为已经有了发动机做功之比,根据 ,则只要找到距离之比就能解题了.具体来说,根据 , ,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 2:3.选项B正确.
综合法:根据已知条件: , ,就可求 ,再结合 ,就可求 了,最后得答案B.
【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当研究几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时,先研究其中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让其它物理量相同或保持不变.换一种角度说,就是研究物理量 之间的关系时,保持x不变,研究y与z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例如:课本在研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
例5. 某同学使用的水和酒精( )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液体 液体的深度(cm) 液体内部的压强(Pa)
1 水 10 0.98×103
2 水 20 1.96×103
3 水 30 2.94×103
4 酒精 10 0.78×103
5 酒精 20 1.56×103
6 酒精 30 2.34×103
(1)分析表中1、2、3(或4、5、6)次的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表中1、4(或2、5;3、6)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研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从实验提供的数据,根据控制变量法:1、2、3(或4、5、6)次相比,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浓度成正比的关系;1与4(或2与5;3与6)相比,当液体的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