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的名言警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2:51:14
善心的名言警句

善心的名言警句
善心的名言警句

善心的名言警句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在高潮的时候享受成就,在低潮的时候享受人生.
尊重不被尊重的人,因为他们并和我们没多大不同.
朋友是知道你缺点并能接受你缺点的人.
成功不是靠个人而是靠团队.
世界上没有懒惰的人,只是他的目标不够吸引.
改变别人最好的方法是选改变自己.
保持忙碌,让你腾不出时间考虑你的烦恼的病痛.
永远不要陷入绝望.但是如果你产生绝望情绪时,就去工作.
工作是年轻人所无法想象的成熟快乐之一.

良人者良其心也,贵人者贵其心也.(意思是:所谓善良的人是指他的心地善良;所谓高贵的人是说他的品质高贵.)
______(中国.战国)尸佼
...

全部展开

良人者良其心也,贵人者贵其心也.(意思是:所谓善良的人是指他的心地善良;所谓高贵的人是说他的品质高贵.)
______(中国.战国)尸佼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_______(中国,东汉)刘备
我愿证明,凡是善良与行为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________(德国)贝多芬
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______(英国)莎士比亚
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
_____(捷克)夸美纽斯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_____(美国)佚名
为人善良和正直才是最光荣.
______(法国)卢梭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_____(中国.战国)荀子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______(俄国)托尔斯泰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_____(英国)罗素
善良和谦虚是永远不令人厌恶的两种品德.
_______(英国)斯蒂文生
在风度上和在各种事情上一样,惟一不 衰老的是东西是心地.心地善良的人单纯朴实.
_________(法国)巴尔扎克
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然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的心灵的表现形式.
______(法国)纪德
信任别人的善良是自己善良的证明.
_____佚名
做一个善良的人,为群众谋幸福 .
_______(前苏联)高尔基
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阳........善良必定胜利.
_______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收起

良人者良其心也,贵人者贵其心也.(意思是:所谓善良的人是指他的心地善良;所谓高贵的人是说他的品质高贵.)
______(中国.战国)尸佼
...

全部展开

良人者良其心也,贵人者贵其心也.(意思是:所谓善良的人是指他的心地善良;所谓高贵的人是说他的品质高贵.)
______(中国.战国)尸佼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_______(中国,东汉)刘备
我愿证明,凡是善良与行为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________(德国)贝多芬
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______(英国)莎士比亚
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
_____(捷克)夸美纽斯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_____(美国)佚名
为人善良和正直才是最光荣.
______(法国)卢梭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_____(中国.战国)荀子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______(俄国)托尔斯泰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_____(英国)罗素
善良和谦虚是永远不令人厌恶的两种品德.
_______(英国)斯蒂文生
在风度上和在各种事情上一样,惟一不 衰老的是东西是心地.心地善良的人单纯朴实.
_________(法国)巴尔扎克
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然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的心灵的表现形式.
______(法国)纪德
信任别人的善良是自己善良的证明.
_____佚名
做一个善良的人,为群众谋幸福 .
_______(前苏联)高尔基
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阳........善良必定胜利.
_______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体;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清.朱舜水)
释:敬重教育、引导人们学习,是建设国家的大事情;举荐起用贤人、培育人才,是作官为政的首要任务。
2、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致于善(宋.欧阳修)
释:对善良的人一日教育,就会失去善心而变为恶人,对恶人勤加教育,就可以使他改造成善良的人。
3、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食也。(孔子)
释:学习象种树一样,春天欣赏其华,秋天收获果实。学讲文章是春华,用于修身利行,就是秋食。
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学乎!(孔子)
释:君子如想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风俗,恐怕没有比广办学校更合适的了。
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傅子.正心篇》
释:培养人优秀品质的根本,没有比端正思想更重要的了。思想端正就会使自身行为端正,自身行为端正就会使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就会使朝廷的行为正确,朝廷行动正确就会使国家政权统治正常,国家风气端正,进而使整个社会风气端正。
6、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逊,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孔子)
释:成人教育的法则是:在动机没有发生之前禁止叫预防,正当事情发生时加强教导叫做及时,不超过分寸叫做逊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叫研摩。这四条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释:三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位必有一位在某方面可以当我的老师。我选择哪些好的方面来学习,不好的方面引以为戒,改正自己。
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荀子)
释:没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全面了解,全面了解不如去亲自实践。
9、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宋.朱熹)
释:如果论起先后来,知识为先,如论起轻重来,实践行动为重。
10、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汉.王允)
释:人的才能有高低之分,但要知道事物道理都要通过学习,学习后才能知道,不问不能长知识。
11、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唐.吕岩)
释:不要说大道理人们难以获得理解,只是因为功夫没下到家。
12、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汉.王符)
释:虽然有非常聪明智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虽然有非常好的材料,不是一生长就能成材的。
13、中人以上,可以语以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以下也。(孔子)
释:对处于中等位置和悟力以上的人,可以进行更高一级的教育;对中等以下的人,却不能进行低一级的教育。
14、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皆欲学治人,急所用也。(《淮南子》)
释:人们不去学习驾驭龙,而都想学驾驭马,不去学治理鬼,而都想学治理人,因为是急所用的。
15、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莫知。(宋.杨时)
释:不思考所以有疑惑,不追求所以没收获,不询问所以不知道。
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
释:努力学习就能接近智慧,尽力身体力行就能接近仁爱,能认识自己的缺点,就接近勇敢了。
17、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莱根谭》)
释:人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因为只有谦虚才能容纳学问和真理;同时人也要有诚实的态度,诚实了才能抵御物欲的诱惑。
18、学者不长进,只是好己胜。(宋.陆九渊)
释:学习不长进的人,主要原因是因为好胜不虚心。
1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孔子)
释:善于歌唱的人可使人们继续他的声音,善于教人的人可使人们继承他的志向。
20、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汉.韩婴)
释:智慧知识象泉源一样,行为可以作为人们的表率的人,这才是人们的老师。
21、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孔子)
释:君子进行教学,只是晓之以理,进行引导而不是牵拖着前进,进行鼓励而不是压抑,进行启发而不是把道理说绝。
22、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驱;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汉.王粲)
释:经常用明亮的镜子照自己,那么污垢斑渍就不会留在身上;能听取直率的批评,那么错误的行为就不会连累着你。
2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释:一个人抱不拢的大树,是从极小的萌芽开始生长;九层高的台子,是从不断堆土开始增高;人行走到千里之外,是从脚下第一点开始的。
24、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明 . 吕坤)
释:培养道德进修学业在少年之时,明白道理树立德行在中年之时,义理精通、仁德成熟在晚年之时。
25、人生气质都有个好处,都有个不好处。学问之道无他,只是培养那自家好处,救正那自家不好处便了。(明.吕坤)
释:每个人天生的气质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只是为了培养自己好的一面,疗救自己不好的那一面。
2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
释:作为老师这种人,是用来传道理、教知识、解答疑难的。
2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清.徐洪钧)
2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释:年轻时不知道早下功夫勤奋学习,到老了才后悔再想读书学习就晚了。
1. 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注——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注——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注——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注——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注——浚:开浚,疏通。)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注——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注——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注——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注——兴行:重德行。)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注——怀:怀柔,感化。)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注——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注——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注——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注——任:承担。患:患难。)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注——释:解除。)
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注——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
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注——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
7.为政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注——恒:长久不变。)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卷上(**注——弗:不。为wéi:做。)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注——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注——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注——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
8.纳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注——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注——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è谔:直言争论。)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注——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
9.审时适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注——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注——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
申论写作指导名言警句:用人察人育人专题
1、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才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汉?王符)
释:对于英俊豪杰,依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权力和待遇。从上到下,以静制动,国君一呼百应,国君一动而百姓紧随,整个天下,就万众一心,摒弃贪婪和卑下,共同向往道义和真理。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3、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
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
4、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宁、上下和睦、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乱。
5、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6、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汉?司马迁)
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恐怕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
7、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宋?刘克庄)
释:并不是人间没有好汉,只是谁能在使用上把标准、规制放宽一些。
8、任之虽重,信之未笃;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唐?吴兢)
释:虽任以重要职责,但却不充分信任他,而信任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疑虑;人生疑虑,就会得过且过;即已得过且过,就不会树立起好的节操义行。
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唐?白居易) 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11、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长处,不知人长处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长处,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1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冯梦龙)
释:人不能以貌相好坏来决定取舍,海水不能用斗来计量。
13、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谭嗣同)
释:骏马能经历艰险,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坚固的车子能载拉很重的东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14、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
释:不能根据一两次人们对某人的称赞,就判断某人为君子;不能根据一时的非议,就判断这个人为小人。
15、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
释:观察了解人的办法有七条:一是要让他们参与到事物中来辨别是非看他的志向;二是用穷追到底的方法辩论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借商议计谋看他的知识;四是突然告诉祸难临头的消息看他的勇气,五是当他酒醉之后看他的本性;六是正当其时给以私利看他的廉洁品质;七是委托他办事情看他的诚实与否。
16、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孔子)
释:凡提拔平民中人作官,必先对他的德能进行考核。考核完作出结论之后,给以任用。任用后,先交给他一些具体的政事,看他是否具有办事能力,试用合格,再根据才能大小确定其官位;根据官位大小,再给以相应的薪俸。
17、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汉?王符)
释: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18、馋夫似贤。(汉?陆贾)
释:用馋言害他人的匹夫,外表装得象圣人一样。
19、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宋?林逋)
释:不面对到难处,就不会看出忠臣的心意;不面对财物,就看不出义士的节操。
2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
释:现在的人们看不出是凌云的树木,直等到树木凌云才说它高大。
21、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清?梁佩兰)
释:人才是难以得到却很容易失去的,作为人主不能不明白这一点。
2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释:我希望天帝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多种多样地产生人才。
23、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释: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掉人的短处。 24、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释:能够得到天下的英才教育他们,是我的第三件乐事。
25、十人树杨,一人拔杨,则无生杨矣。(《战国策》)
26、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宋?胡瑗)
27、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莫可非。(宋?陆游)
释:人才衰竭或萎糜才是值得忧虑的,人们士气峥嵘就不能够责怪、反对。
28、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仲)
2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30、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三国?曹植)
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苏霍姆林斯基
就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力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吧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做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炼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卢梭
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乌申斯基
教育秘诀在于:唤起孩子的兴趣和让孩子提出问题。——卡尔.威特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论语里也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教无类也是孔子推行的教育准则。
【制度】
●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管子)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唐·白居易)
●我认为,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伯克)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偿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
●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邓小平)
●任何规章都有某些例外,绝对通用的规章是没有(罗·伯顿)
●例外恰恰证明了规章的合理性(乔·拜伦)
●例外是有的,否则就不人有常规的了(汉姆生)
●没有无例外的规则(克劳塞维次)
●规章与模范会毁灭天才与艺术)(赫兹里特)
●强加于人的规章总以“合理”为外衣(约·弥尔顿)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来保证(邓小平)
【诚信】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斯宾诺莎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