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钠的中毒原理是怎样的?促呼吸停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6:42:53
氰化钠的中毒原理是怎样的?促呼吸停止

氰化钠的中毒原理是怎样的?促呼吸停止
氰化钠的中毒原理是怎样的?
促呼吸停止

氰化钠的中毒原理是怎样的?促呼吸停止
氰化钠 [概述] 氰化钠(sodium cyanide, NaCN)为白色结晶粉末.在潮湿空气中, 因吸湿而稍有苦杏仁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带弱酸性,称为氢氰酸. 从矿石中提取金、银及电镀、金属淬火、制造农药均可接触本品.职业性中毒主要为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在热处理时吸入氰化钠形成的蒸气而引起中毒.氰化钠也经皮肤、消化道吸收. 本品属高毒类,人口服致死量约为1~2mg/kg.它的毒性作用是在体内释放氰基,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 使细胞色素失去传递电子能力, 结果使呼吸链中断, 出现细胞内窒息, 引起组织缺氧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 1.人在吸入高浓度气体或吞服致死剂量氰化钠时,即可停止呼吸,造成猝死. 2.非猝死中毒患者,早期可出现乏力、头昏、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心慌、意识障碍等表现.常并发呼吸衰竭死亡. 3.严重中毒非瞬间死亡者,其临床表现可分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和麻痹期,但由于病情进展快,各期往往不易区分. [诊断要点] 1.根据密切接触史和相应的临床表现,呼出气或呕吐物有杏仁气味,皮肤粘膜及静脉血呈鲜红色,可诊断为氰化钠中毒. 2.由于发病急, 不要等待化验检查才作诊断, 以免耽误抢救. [急救处理] 1.立即将中毒患者移离现场.同时注意抢救人员自身防护. 2.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0.2~0.4ml)放在手帕或纱布中压碎, 给患者吸入, 数分钟后可重复一次, 总量不超过3支.同时以3 % 亚硝酸钠10~15ml静注, 速度为每分钟2~3ml.随后用同一针头以同样速度静注硫代硫酸钠10~20g.必要时1小时后重复注射半量. 3.4-二甲氨基苯酚(4-DMAP), 为另一种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中毒时用10% 4-DMAP 2ml肌注,严重中毒者再加用硫代硫酸钠10g静注.必要时于1小时后重复上述药物半量.避免同时用亚硝酸类药物. 4.给氧,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5.积极防治脑水肿,应用糖皮质激素、高渗葡萄糖和维生素C.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氰化钾 化学品英文名称: potassium cyanide 中文名称2: 山奈钾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820 CAS No.: 151-50-8 分子式: KCN 分子量: 65.1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氰化钾 工业≥92.0% 151-50-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 呼吸加深加快、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长期接触小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皮肤溃疡.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高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不燃.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水溶液为碱性腐蚀液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氰化氢、氧化氮.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次氯酸盐溶液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0.3[HCN][皮]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OSHA 5mg[CN]/m3[皮] TLVWN: ACGIH 5mg[CN]/m3[皮] 监测方法: 异菸酸钠-巴比安酸钠比色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工业级≥92.0%.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或粉末,易潮解. pH: 熔点(℃): 634.5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1.5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微溶于甲醇、氢氧化钠水溶液. 主要用途: 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电镀,及制分析试剂、有机腈类、医药、杀虫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酸类、水. 避免接触的条件: 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加入强碱性次氯酸盐,反应24小时后,再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UN编号: 1680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1 包装方法: 装入塑料袋,袋口密封,再装入厚度不小于0.75毫米的坚固钢桶中,桶盖严密卡紧,每桶净重50公斤;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但玻璃瓶外须加塑料袋.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属第一类 A级无机剧毒品. 氰化物可分为无机氰化物,如氢氰酸、氰化钾(钠)、氯化氰等,有机氰化物,如乙腈、丙烯腈、正丁腈等均能在体内很快析出离子,均属高毒类.很多氰化物,凡能在加热或与酸作用后或在空气中与组织中释放出氰化氢或氰离子的都具有与氰化氢同样的剧毒作用. 工业中使用氰化物很广泛.如从事电镀、洗注、油漆、染料、橡胶等行业人员接触机会较多.日常生活中,桃、李、杏、枇杷等含氢氧酸,其中以苦杏仁含量最高,木薯亦含有氢氰酸.在社会上也有用氰化物进行自杀或他杀情况. 职业性氰化物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其次在高浓度下也能通过皮肤吸收. 生活性氰化物中毒以口服为主.口腔粘膜和消化道能充分吸收. 氰化物进入人体后析出氰离子,与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阻止氧化酶中的三价铁还原,妨碍细胞正常呼吸,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造成组织缺氧,导致机体陷入内窒息状态.另外某些腈类化合物的分子本身具有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中毒表现 中枢神经缺氧是起主导作用的.当吸入氰化气体或吞服大量高浓度致死剂量的氰化钾(钠)时,数分钟内可引起猝死.患者突然发生尖叫声,随即倒地,意识丧失,抽搐一阵,先呼吸停止而死亡.有的出现咽喉紧缩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继而意识丧失、抽搐、角弓反张、循环衰竭、呼吸表浅或呼吸不整,最终呼吸麻痹而死亡.患者皮肤粘膜和血液呈现鲜红色,此乃血液含氰化血红蛋白之故. ◆现场急救 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吸氧.呼吸停止者应进行人工呼吸(但避免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心跳停止者,应即时作胸外心脏挤压.有条件者立即将亚硝酸戊酯2支包在手帕中压碎,置患者口鼻前吸入,可反复应用2~3次. 在医院中还可用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或美兰等进行抢救.近来认为依地酸二钴(CO2EDTA)、组氨酸钴等有机钴盐类是治疗氰化物中毒的较为有效的解毒药. [治疗原则] 1.脱离中毒环境、催吐、洗胃等. 2.解毒治疗(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法). 3.对症支援治疗. 第三节 氰化物中毒的解毒药 氰化物是毒性强烈、作用迅速的毒物.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有氰化钠、氰化钾.杏仁、枇杷的核仁中含有氰甙,食用后在肠道内水解释放出CN—,中毒原理是:CN—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起反应,形成氰化细胞色素氧化酶,失去了传递氧的作用. 毒理:CN—+Cyt-Fe3+ Cyt-Fe3+—CN—(失活) 解毒措施: 一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先用亚硝酸钠、亚硝酸异戊酯从而迅速生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就能从氰化细胞色素氧化酶中把细胞色素氧化酶置换出来,从而恢复活性. 残余的CN—用硫代硫酸钠清扫,生成无毒的硫氰酸盐排出体外. 二亚甲兰(美兰):小剂量亚甲兰可用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大剂量亚兰可用于氰化物中毒的急救. 氰化钠口服致死量为150~250mg,(若成人口服苦杏仁40~60g即能引起中毒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