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呼海啸》或《星星之火》的读后感1000字到15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6:14:50
《山呼海啸》或《星星之火》的读后感1000字到1500字,

《山呼海啸》或《星星之火》的读后感1000字到1500字,
《山呼海啸》或《星星之火》的读后感
1000字到1500字,

《山呼海啸》或《星星之火》的读后感1000字到1500字,
作于1930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党内出现的盲动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用深入精辟的分析澄清思想混乱的一篇重要文章.
  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指出: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皆源于主观和客观的脱离,根子在于缺乏对国情的认识和了解.毛泽东同志认为,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只要通过发动农民,集中优势兵力,实现红色割据,革命力量一定会逐步壮大,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持有一种悲观的思想.一部分同志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有些党员从主观主义出发不恰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结果,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
  那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这样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党内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也是很自然的.但若从实质上看,那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
  马克思主义者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所谓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式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党的工作重心要从城市转向农村,在农村中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以便在长期战斗中逐步锻炼、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直到最后夺取城市政权,取得革命胜利.毛泽东从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出发,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坚持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用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基本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他认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关于”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理论的基本形成.
  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特征,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指导实践,如果我们在认识上或囿于条条框框,或先入为主,不对周围的情况作深入,全面的了解,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将导致行动上的失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表现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