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有没有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5 05:40:19
近代史上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有没有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近代史上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有没有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近代史上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有没有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近代史上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有没有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②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 ③国际政治势力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国共两党关系
1.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
(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和国民党的关系有什么发展和变化?并说明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中共采取的方针、政策及后果?
(1)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国民革命运动):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①原因: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打倒列强除军阀”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成为统一战线建立的客观条件.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屡屡失败,接受苏联和中共的帮助.而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也遭遇失败,使中共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建立巩固的革命联盟.②政策:(中共三大)决定与革命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③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
(2)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对抗到合作.
①原因:对抗原因: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合作原因:“九一八”事变以后,随着日本侵略的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政策: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做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总方针;1935年底中共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结果:国共合作破裂,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
(3)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原因: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②政策: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③结果: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①原因: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②政策: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武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③结果: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导致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3.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②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 ③国际政治势力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4.能得出哪些认识?(合则两利,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两伤,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为了民族利益,两党应当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5.中共在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过哪几次统一战线?其建立的理论依据是?有什么启示?
(建立过:革命统一战线、抗日统一战线)
(理论依据是:主要矛盾说,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解决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启示:统一战线是克敌制胜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法宝.)
6.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形成的过程?(名称、背景(原因)、时间、标志、目的、合作基础、历史作用)
(1)革命统一战线:背景(见前面2题) 时间:1924年 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目的: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合作基础:两党在该阶段的政治纲领一致.历史作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北伐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见前面2题) 时间:1937年9月下旬.标志: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两党合作宣言》.目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合作基础:两党在该阶段的政治纲领一致.历史作用:成为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组织保障)
7.国共两党的关系对当今两岸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
台湾和大陆可以通过谈判再次合作,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近期中国国民党、新民党主席先后来大陆访问,此事对两岸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有利于增进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对发展两岸关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没有明显的,但是我认为第二条战线是把反内战阵营给争取了过来,算是一个变化吧.

应该没有···
第一次合作是为了讨伐北京的独裁政府,分裂则是国民党想要争夺领导权,排挤共产党。
第二次合作是为了共同抗日,分裂则是国共两党争夺领导权。
城市无产阶级虽然组织了几次罢工,但是力量不足以成为制约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而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

全部展开

应该没有···
第一次合作是为了讨伐北京的独裁政府,分裂则是国民党想要争夺领导权,排挤共产党。
第二次合作是为了共同抗日,分裂则是国共两党争夺领导权。
城市无产阶级虽然组织了几次罢工,但是力量不足以成为制约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而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

收起

有.
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时,两党从民族大义出发,就能实现合作;当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会产生分裂和斗争。
③国际政治...

全部展开

有.
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时,两党从民族大义出发,就能实现合作;当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会产生分裂和斗争。
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破裂。

收起

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

高层的决策,代表的利益团体不同,革命目标相距甚远.

近代史上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有没有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国共关系变化的特征和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 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下列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20世纪20~40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有何特征?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合作用什么方式,促进了哪一地区的回归? 国共两党关系如何变化?你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变化,你对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有什么认识? 中国近代史上,造成国共关系变化特征的因素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共两党关系曾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大学近代史纲要 有历史走向现实——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拜托了各位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特征,你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有什么认识? 抗日战争期间 国共两党的关系 列举近代史上在北京建立的政府有没有人知道啊,急…… 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过怎样的变化?从中获得什么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