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一个脚三个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21:10:16
什么动物一个脚三个蹄

什么动物一个脚三个蹄
什么动物一个脚三个蹄

什么动物一个脚三个蹄
奇蹄目
百科名片
奇蹄目是哺乳动物下的一个目.包括有奇数脚趾的动物.原始奇蹄动物的脚趾是前四后三,现生的奇蹄动物貘(tapir)就是这样的脚趾结构.奇蹄目成员胃简单,不具备偶蹄目部分成员那样多的胃室,但盲肠大而呈囊状可协助消化植物纤维.
目录
简介
详细介绍
分类学信息
进化特征
来源
种类介绍
现状
编辑本段简介
哺乳纲的一目,因趾数多为单数而得名.具散漫状蜕膜胎盘和双角子宫;乳头鼠鼷位;睾丸降于阴囊或无阴囊;胃简单;盲肠大并呈囊状;体长200~400厘米,体重200~3000千克.脚的中轴通 貘科
过中趾,第一趾(大?指)和第五趾一般都已消失,这样,前后脚通常只有3个趾起作用,在进步的马类中甚至只有1个趾.多数动物趾端为蹄,但有一科指端为爪.在奇蹄类的踝部,距骨近端有一双重隆起的滑车形的面,以与胫骨相关节,远端与踝部其他骨头相连处则为一扁平的面.奇蹄类的股骨,在其骨干的外侧有一显著的突起,名第三转子.这类动物的门齿通常齐全,组成一剪割植物的有效器官,犬齿退化或消失;前臼齿在进化过程中逐渐趋向高度臼齿化.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现存奇蹄类只有马科、貘科和犀牛科3科7属17种. 已知最古老的奇蹄动物是发现于北美和欧洲的大约5500万年前的始马,又被译名为始祖马,因为它是最早的马化石.亚洲也发现过此属动物,但时代稍晚.北美是马科进化发展的中心,早第三纪期间,由早始新世的始马几乎直线地发展出山马、后马、中马、细马.其他大陆这时虽也曾有马类的发展,如中国的黔马 ,但不是进化的主支.新第三纪期间,马类多次由北美迁往其他大陆 ,中国中新世的安琪马 ,中新-上新世的三趾马都是由北美迁入的 .第四纪的真马也源于北美. 与马科系统关系最为接近的是古兽科.这一科动物的历史很短,只见于始新世和渐新世,渐新世以后便绝迹了 .欧洲是这类动物的发展中心.除欧洲外 ,仅中国有少量化石发现.这类动物的牙齿似马,身材似小犀,鼻子似貘,前后足都只有3趾.雷兽科的历史也很短暂.早始新世出现最早的雷兽——兰布达兽,只有犬那样大,至中渐新世肩高可达2米,中渐新世以后突然消失.从开始出现到最后绝灭,雷兽的前足都有4趾,外趾不退化,后足有3趾.这类动物头骨很原始,牙齿齿冠不高,下臼齿内侧有两个丘形齿尖,外侧的齿尖发展成W形脊 .下臼齿由两个前后相连V形脊组成.早-中始新世的雷兽主要发展于北美,亚洲也有少数化石发现.晚始新世和早渐新世,亚洲的雷兽很繁盛,属种非常多,其中有些向西扩展到东欧. 爪兽科动物的牙齿与雷兽相似,但身体远不如雷兽笨重,如欧洲大陆的巨爪兽只有马那么大,头骨及体形轮廓亦像马.不同之处在于它腿长,脚甚短,每脚有3趾,趾端有爪,而不是蹄,它们成小群地生活在河边,以其爪挖掘植物根为食.爪兽科延续的历史甚长,从始新世开始有其化石,一直到人类出现后才绝灭 .但始终没有非常繁盛过 .早第三纪期间,进化速度快,属种相对也较多,自中新世以后,形态上变化不大.中国早第三纪和新第三纪地层中都有其化石发现. 今犀只有非洲的两个种和亚洲的3个种.但在第三纪,犀繁盛而多样, 有善于长跑的,有适应于水边生活的,有食嫩叶的,也有食干草的.按照谱系关系,犀科分为跑犀亚科、两栖犀亚科和真犀亚科3个亚科. 跑犀亚科出现于始新世中期,渐新世达到其全盛时期,以后渐趋消失.在北美和亚洲发现的渐新世的跑犀,身材小巧,细长的四肢适于迅速奔跑.前足4趾,后足3趾;上臼齿齿冠成П形齿脊,下臼齿齿冠为两个新月脊.这些脊形齿显示出草食食性. 两栖犀亚科兴起于始新世晚期,从一开始它便是大而笨重的动物,有强壮的四肢和短而宽的脚 .它还有类似貘的鼻骨结构,所以推测它是非常喜爱水的动物.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的中国北方,河川湖泊星罗棋布,这类动物的化石非常丰富.渐新世结束不久 ,两栖犀便绝迹了.尽管历史短暂,这类动物一度很成功,分布遍及亚洲、欧洲和北美. 包括现生几个种在内的所有晚期犀都归于真犀亚科.真犀亚科发展中又分化为好多个不同的进化
支.晚始新世至晚渐新世,有一支向超巨型方向发展,名为巨犀.中渐新世的巨犀——雷神兽,站立时肩高5米以上,活着体重有好 几吨,是从古到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巨犀无角,腿长、颈 长,以树叶为生 .中新世的并角犀 ,其鼻部左右并列着一对角.中新世和上新世的远角犀则在鼻部有独角.狭义的南亚的真犀,出现于晚中新世,一直延续至今.其角前后排列的各种双角犀出现于新生代晚期,其中之一残存下来,为现代的苏门答腊犀.冰期寒冷气候下生存的披毛犀也是双角犀.晚新生代期间在欧亚大陆上还生活过一类大型犀,其代表属即为板齿犀.它们的额上长着一支大角;牙齿齿冠非常高,为现代犀的3~4倍,齿骨内填满了白垩,非常耐磨,估计它是食硬草的动物.中国已发现多种犀化石,其中如巨犀,很可能起源于中国或东南亚某地. 貘是现生奇蹄类中最原始的,除具能伸缩能卷的软鼻以外,其他方面跟其中新世的祖先——中新貘差别不大.中新貘的鼻骨后缩,说明它也已有了软鼻.自中新貘以后,貘类变化不大,属种很少,其中巨貘化石仅发现于中国,但除个体大外,与现生貘无大差别.早第三纪期间,情形完全另一个样,貘类非常繁多,中国每一个晚始新世和早渐新世化石点几乎都有貘类发现.最早的貘译名为始祖貘,形态上和始祖马差别甚微. 奇蹄目的现生马类栖居草原和荒漠,活动于多山地带或高原的开阔地区,有的耐干热,有的耐干寒;貘类多栖息在热带丛林及水源充足的沼泽地区;现代犀类多栖息于闷热而潮湿的森林、丛林或芦苇丛中. 现存马类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在亚洲可达北纬50多度,计有2属8种.貘类见于亚洲南部和美洲,现生者仅1属4种.犀类现在仅分布在亚洲和非洲,计4属5种. 奇蹄类除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外,在动物园展出中亦占重要地位,其中犀牛类又是珍贵的药用资源动物.某些野生马类还可与同类的家畜杂交,供改良育种的科学实验用.各国已采取措施保护这类珍稀动物.
编辑本段分类学信息
奇蹄目:马形亚目:古兽科,雷兽科,马科, 角形亚目:貘科. 爪脚亚目:爪脚科. 奇蹄目属于哺乳纲.包括小部分大型草食性有蹄动物.仅第三趾特别发达,其余各趾或不发达,或完全退化,趾端具蹄.头部有角或无角,生角者系表皮的衍生物,终生不脱换,与鹿类和牛、羊类的角都不同.门齿上下颌均存在,适于切草,犬齿存在或退化,臼齿齿冠高,咀嚼面宽阔,其上有复杂的棱脊,适于研磨草料.胃为单室胃.这类不反刍的食草动物,都有很大的盲肠和扩大的结肠,微生物在此像在反刍动物瘤胃内那样对纤维质食物进行发酵分解.肝无胆囊.分为3科:貘科、犀科和马科,其中貘科分布限于中美、南美和马来半岛.
编辑本段进化特征
奇蹄目动物是由古新世的踝节目动物进化而来.基本上从始新世开始分化. 哺乳纲的1目,因趾数多为单数而得名.无锁骨,股骨具第3转子;前后肢轴均通过第3趾支持体重.现生种牙齿数36~44枚;具散漫状蜕膜胎盘和双角子宫;乳头鼠鼷位;睾丸降于阴囊或无阴囊;胃简单;盲肠大并呈囊状;体长200~400厘米,体重200~3000千克.奇蹄目下分马形亚目和貘形亚目,包括灭绝的类型在内,共有10多个科.现在只有马科、貘科和犀科3科7属17种.
编辑本段来源
在第三纪初期,多数奇蹄类是小型动物,最古类型的前肢各有4趾,后肢均为3趾.在各地发现的中、上新统的三趾马化石,四肢两旁的侧趾逐渐缩小,而现存马科动物的四肢侧趾甚至消失,第3趾高度发达,同时四肢也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桡骨和胫骨特别延长,这反映出马科动物的远祖从适应森林泥土跃行到逐渐适应草原奔驰的过程.
编辑本段种类介绍
貘形类是最古老的奇蹄类,在系统上和犀类比较近.现生貘在骨骼和牙齿的基本构造上还保留着第三纪初期的许多原始性质,如前足4趾,后足3趾,四肢粗短等.犀类化石在奇蹄目中种类最多,分支最复杂,分布亦广.原始类型前肢4趾,后肢5趾;后期犀类前肢4~3趾;头骨延长并增大;前臼齿臼齿化,高冠;门齿从有到无.现存犀类种类已很少,仍保留着一些原始特征,如有的尚存上、下门齿,头骨细长,臼齿次高冠或次低冠;具独角或双角. 奇蹄目的现生马类栖居草原和荒漠,活动于多山地带或高原的开阔地区,有的耐干热,有的耐干寒;貘类多栖息在热带丛林及水源充足的沼泽地区;现代犀类多栖息于闷热而潮湿的森林、丛林或芦苇丛中.现存马类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在亚洲可达北纬50多度,计有2属8种.貘类见于亚洲南部和美洲,现生者仅1属4种.犀类现在仅分布在亚洲和非洲,计4属5种.
编辑本段现状
奇蹄类除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外,在动物园展出中亦占重要地位,其中犀牛类又是珍贵的药用资源动物.某些野生马类还可与同类的家畜杂交,供改良育种的科学实验用.各国已采取措施,积极保护这类珍稀动物.

好像是 男人 估计没人能回答吧

现实中不存在,可能有神话中的动物这个样子,但我没听说过,看看《山海经》上有没有。

奇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