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邑人”到底是“同县的人”还是“同乡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22:00:59
在文言文中,“邑人”到底是“同县的人”还是“同乡的人”

在文言文中,“邑人”到底是“同县的人”还是“同乡的人”
在文言文中,“邑人”到底是“同县的人”还是“同乡的人”

在文言文中,“邑人”到底是“同县的人”还是“同乡的人”
同县的人,初一下人教版语文书中 第十二课《伤仲永》中这样写

【词目】邑人   【读音】yì(第四声)rén    【释义】同乡之人   【出处】晋宋时期诗人陶渊明(365-427)在其作《桃花源记》中有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编辑本段“邑人”在诗文中的一些运用
  在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中也有提到此词: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伤仲永》全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全部展开

【词目】邑人   【读音】yì(第四声)rén    【释义】同乡之人   【出处】晋宋时期诗人陶渊明(365-427)在其作《桃花源记》中有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编辑本段“邑人”在诗文中的一些运用
  在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中也有提到此词: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伤仲永》全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收起

时代不同,含义可以有变化

是同县

【词目】邑人   【读音】yì(第四声)rén    【释义】同乡之人   【出处】晋宋时期诗人陶渊明(365-427)在其作《桃花源记》中有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