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最伟大的皇帝秦始皇”的研究报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05:08:20
关于“中国最伟大的皇帝秦始皇”的研究报告

关于“中国最伟大的皇帝秦始皇”的研究报告
关于“中国最伟大的皇帝秦始皇”的研究报告

关于“中国最伟大的皇帝秦始皇”的研究报告
对秦始皇的评价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
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秦始皇,名叫赢政,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两千年来,对他的评价是很有争议的,那么秦始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儿时历难 少年成帝王
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又名异人)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

全部展开

秦始皇,名叫赢政,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两千年来,对他的评价是很有争议的,那么秦始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儿时历难 少年成帝王
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又名异人)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因为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
子楚就是秦昭王的孙子,即太子安国君(秦始皇的爷爷)的儿子。子楚的母亲夏姬不被安国君宠爱,子楚又在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排在中间,不是长子,所以地位很低,挑选人质时便选中了他。
子楚在赵国很不得意,但吕不韦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吕不韦当时已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很会投机,见到了子楚便觉得他像个贵重的商品一样奇货可居,将来可以借他赚取功名利禄(这就是现在“奇货可居”这个成语的来历)。吕不韦很熟悉秦国的内幕,知道安国君虽然最宠爱华阳夫人,但她却没有儿子,便打定注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那么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是太子了,自己肯定会利用特殊的政治资本赚来无数的钱财。
主意已定,吕不韦便付诸行动了。他拿出了1000金作为本钱,其中的500金送给子楚,让他广交朋友,500金则用来购买奇珍异宝,然后带着去了秦国。他很精明,没有直接去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而是采取了更稳妥更有效的迂回策略:去找华阳夫人的姐姐。吕不韦施展口才,说子楚如何贤达,如何聪慧,广交天下朋友,富有大志。虽然身处异乡,但天天想念慈祥的安国君和贤惠的华阳夫人,还经常对他说“夫人就是子楚的上天”,有时到了深夜还思念得流泪。说到最后,见华阳夫人的姐姐被他的话打动了,便请她将礼物转交给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接受了吕不韦替子楚交给她的礼物,又听说了子楚对她和安国君的态度,便对子楚有了好感。
吕不韦又劝说华阳夫人的姐姐去游说华阳夫人,让她尽早在众公子中挑选一个好的作为自己的儿子,并立为储君,那么以后即使在秦昭王死后也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子楚便是最合适的人选。吕不韦商人式的精明算计,正好是华阳夫人日夜耿耿于怀的心事,姐姐来了一提此事,正中下怀。于是,华阳夫人便利用安国君的宠爱,说服他立子楚为继承人。
事情办成了,子楚的处境和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了子楚足够的钱财,还让吕不韦做他的师长,扶助子楚。
从此,吕不韦便长住在了邯郸,和子楚一起广交天下宾客,等待回国做太子、准备以后继承王位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为了更好地笼络子楚,吕不韦还给子楚送去一个擅长歌舞的美女,因为是在赵国的都城,所以历史上称她为赵姬。后来,赵姬给子楚生下一子,这就是秦始皇。开始他姓赵,因为出生在赵国。因为是生在正月,所以名字叫正,后来就改为政。等到回到了秦国,才改成了国姓嬴。
秦始皇刚出生,秦国和赵国便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第二年,赵国在秦国围攻时想杀死子楚,结果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重金贿赂了守城门的官员,逃出了邯郸城。秦始皇和母亲在外祖母家的掩护下,逃过了杀身之祸。
六年后,公元前215年,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这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太子就是子楚。此时,秦国和赵国的关系也恢复到以前的友好状态,秦始皇和母亲得以回到秦国。安国君在位时间很短,先是为父亲服丧一年,正式即位后仅仅三天便死了。子楚即位,就是秦庄襄王。刚即位,便让吕不韦做了相国,还封为文信侯。但子楚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死去了。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赢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

收起

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即位时,具备实现统一的三个客观条件:1)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2)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封建经济...

全部展开

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即位时,具备实现统一的三个客观条件:1)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2)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在七国中秦国最有条件实现统一。 建议教师学习本目内容时,引导学生回忆商鞅变法,强调它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利用秦朝疆域图指出秦与六国的地理位置,秦灭六国的过程。 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插图,秦始皇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秦统一过程 嬴政掌权后,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如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缭,谋划灭亡六国的策略;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秦王采纳李斯的建议,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先扫除两翼,最后灭齐。任命王翦、李信、王贲、蒙恬等为将军,展开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因此,这些人才在他的统一大业中,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秦军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不到十年的时间,就灭掉了东方六国。 教学建议:教师提问,秦国为什么先攻打韩,最后攻齐?学生归纳,增加师生的互动。教师可以讲评一下长平之战是秦胜赵败的歼灭战,从此,赵国衰落,秦统一之势已成,东方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 教学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中有关秦王继承和发展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措施。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秦军为什么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秦军士卒作战勇猛顽强,被称为“虎狼之师”的原因。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磅礴气势,来联想秦始皇带领军队横扫六合,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统一中国的恢弘气势,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二目“建立集权统一中国” 教材主要讲述了秦始皇在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情况。秦灭六国只是在军事上完成了统一,统一后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嬴政吸取历史教训,废除分封,防止诸侯割据,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专制集权统治 建议教师讲解什么是专制集权统治。它是我国封建社会自秦开创,历代封建王朝沿袭下来的政治体制。“专制”是指君主专制,皇帝独裁,造成皇权的绝对权威。“集权”是指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当中,即中央政府能够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在中央,皇帝以下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除分封,设立郡县,所有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在郡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对于促进全国大统一,加强地主阶级统治,具有重要的意义。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拓展,在不增加学生记忆负担的情况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有关分封制的内容,教师可以比较周朝分封制与秦推行郡县制的不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提问“秦朝推行郡县制有什么意义?”以此加强学生对中央集权制的理解。 (2)秦朝疆域 教师建议学生对照“秦朝疆域图”叙述秦朝疆域的四至,并让学生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初步教会学生压缩信息的记忆方法。秦始皇在完成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大业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疆域辽阔。教师应指出:在这辽阔的疆域内,生活着各族人民两千多万人,以此印证“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加深学生的印象。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学习本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理秦中央集权的建立,只是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还极为不便,影响到国家政治统一的巩固。教师可以做适当补充。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秦始皇命李斯等人进行文字整理,把原来的大篆简化为小篆,秦以小篆为标准文字,用于官方文书法令;以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化而来的。文字的统一是华夏文化的重大发展。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各国的旧货币,以秦币为基础,推行新的统一的货币制度。这样,就克服了流通、换算的困难,促进了全国各地的商品交换。秦统一货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同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度量衡制度的统一,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建议教师向学生提问: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什么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归纳总结,并组织学生讨论。秦始皇实行一系列经济文化措施,有利于巩固秦朝政治的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第三目“秦始皇的暴政” 教材着重介绍了秦始皇焚书坑儒,大兴土木,修建万里长城,以及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的历史贡献。 (1)焚书坑儒 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不久,出现了两起历史事件,即“焚书”、“坑儒”。“焚书”就是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把统一前的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进行焚烧,古代的文化典籍因此遭到极大破坏。“焚书”的第二年,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认为秦始皇刚愎自用,专任狱吏,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不可替他求仙药,于是,两人就逃跑了。秦始皇大怒,下令追究方士、儒生的罪行。结果,四百六十多名儒生被活埋,这就是“坑儒”事件。 教师可以提问: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后果怎样?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最后归纳小结,教会学生从具体史实中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2)修建长城 万里长城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纷纷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教师提问: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匈奴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兴起于蒙古草原,对开发祖国北疆,创造祖国历史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 学习本节内容,应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通过“秦朝疆域图”了解秦长城的起止点,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展开想像,建立正确的历史时间和空间观念。长城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斗争的精神,显示了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 (3)实行暴政,大兴土木 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到官府登记,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 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教师强调指出,自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

收起

我列个几点吧
一: 百年犹行秦法政!
中国几千年,乃至世界都是沿袭秦的文官制度,可惜中国一直固步自封,而西方
将其更进一步,演变成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
二:法治
这个最厉害,到现在还没过时
三: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四:统一文字以及度量衡...

全部展开

我列个几点吧
一: 百年犹行秦法政!
中国几千年,乃至世界都是沿袭秦的文官制度,可惜中国一直固步自封,而西方
将其更进一步,演变成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
二:法治
这个最厉害,到现在还没过时
三: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四:统一文字以及度量衡

收起

乱世出枭雄,制世出英雄!
秦始皇,名叫赢政,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对于像秦始皇这样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在学术界历来见解纷纭。不同的人根据其不同的观点、立场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这是正常的,也是学术界在不断的争鸣中得到进步的重要保证。
我认为,应该全面而多方位、多角度的看待秦始皇的个人评价。他推动了历史且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影响的一面...

全部展开

乱世出枭雄,制世出英雄!
秦始皇,名叫赢政,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对于像秦始皇这样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在学术界历来见解纷纭。不同的人根据其不同的观点、立场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这是正常的,也是学术界在不断的争鸣中得到进步的重要保证。
我认为,应该全面而多方位、多角度的看待秦始皇的个人评价。他推动了历史且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影响的一面是主要的,如:他修建长城、焚书坑儒、严律刑法都是为了国家政权得以长治久安的需要。伟人就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情感与思维,我们不宜用普通的善恶标准来评价一个帝王。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要统一和维持这么大一个国家就需要有非常的手段,不能苛求他用普通人的思维和立场来做帝王应该做的事情。
有些事情在当时看来是很痛苦的,很不人道的,正像“秦王修长城,孟姜女哭长城”,在前人看来秦始皇是一位暴君,在现代人看来却是一为有作为的皇帝,给后人留下的是无穷的利益和财富。我们国家每年都开放长城,长城成为我们的骄傲,也成为我们旅游的一大景点。我们不可以在享受前人成果的时候再在言语上痛贬他,当然,像秦始皇许多的具体做法是值得我们商榷的,但也要考虑他所处时代的严峻的社会形势即当时的形势需要。
前人遗留给我们后人的是历史结果,但我们通常站在历史结果的基础上来看待历史过程,而历史所记载的历史过程往往是充满着血与火,满纸的硝烟与沧桑!
总之我们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来看待和分析这些问题,千万不可苛求古人,只有这样,才能给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收起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3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