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一思修复习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20:14:41
求大一思修复习提纲

求大一思修复习提纲
求大一思修复习提纲

求大一思修复习提纲
一、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思修B卷 1.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性质和方向的是什么涉及经济、政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要点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基本原理要点
1.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p9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p10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

全部展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要点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基本原理要点
1.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p9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p10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3.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p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糸,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糸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13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糸的基本内容.
5.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 p14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基本概念
1.理想 p21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 P22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共同理想 p29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基本原理要点
1.理想的类型 p22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p24~p25
理想信念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3.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p29~p31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4.当代大学生应当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p34~p35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基本概念
1.爱国主义 p40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人们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民族精神 p49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3.时代精神 p52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基本原理要点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p42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悔。
2.新时期爱国的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p45~p52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p48~p49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差别,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4.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p50~p51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有: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5.大学生做忠诚的爱国者 p56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基本概念
1.世界观 p63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生观 p63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3.人生态度 p66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4.价值 p72
在哲学中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5.价值观 p72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6.人生价值 p73
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7.人生的自我价值 p73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8.人生的社会价值 p74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

基本原理要点
1.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p65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糸p66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3.端正人生态度p67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4.人生的自我价值与人生的社会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p74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5.大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78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6.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p80-p8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地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7.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p82~p83
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8.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p85~p86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9.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p87
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基本概念
1.道德 p90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公民道德 p112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3.道德修养 p116
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被称为道德修养。

基本原理要点
1.道德的本质 p91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关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必然带有阶级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主要功能p91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知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还具有导向、激励、辩护、沟通等功能。
3.道德的社会作用p92
道德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糸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4.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p95-p97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此外还有如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p103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p104-p106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7.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p112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大学生与诚信道德p115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9.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p117
道德修养的方法:其一,学思并重的方法;其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其三,慎独自律的方法;其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其五,知行统一的方法。
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第五章 尊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基本概念
1.公共秩序 p122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2.社会公德 p126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糸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基本原理要点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p121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p123~p124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p125
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是法律的补充.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要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4.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p126
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p127-p128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6.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p130-p131
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7.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p132-p133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8.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p134-p135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9.《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p136
立法目的: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基本原则: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10.《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p138
立法目的: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二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三是和平进行原则.
11.《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p140
立法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12.《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p141
立法目的: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
基本原则:一是依法管理原则;二是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13.《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p144
立法目的: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基本原则: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基本概念
1.职业道德 p147
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职业生活中的法律 p147
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
3.爱情 p164
爱情,是指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4.婚姻 p167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5.家庭 p167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基本原理要点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p148~p150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大学生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p151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力戒自由散漫,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敢于坚持真理,大胆探索,力戒消极保守,发扬开拓进取精神。提倡艰苦朴素,勇挑重担,力戒贪图享乐,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养成执著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力戒浮躁不专,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
3.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和义务p153
劳动者的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劳动者的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4.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P160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5.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P161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6.恋爱中的道德P165
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7.大学生如何避勉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P166-p167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爱情;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应当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8.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P168-p170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9.婚姻法的基本原则P170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基本概念
1.法律 p175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体系 (补充)
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3.法律制定 p179
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4.法律遵守 p180
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指责和义务的活动。
5.法律执行 p181
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6.法律适用 p1181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朱门活动。
7.依法治国 p182
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在德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8.国家安全 p193
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9.法律思维方式 p198
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10.法律权威 p141
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基本原理要点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p176-p177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p182-p186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4)加快建设法治政府;(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6)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p191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4.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p196-p197
(1)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3)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4)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5)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6)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5.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p198
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6.如何维护法律的权威 p201
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此,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基本概念
1.宪法 (补充)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规定民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准则的根本法
2.国体 p206
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政体 p207
又称政体,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式,或者说是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
4.民法 p218
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5 行政法 p227
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诉讼时效 p222
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
7.经济法 p230
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刑法 p232
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9.犯罪 p232
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0.刑罚 p234
是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11.民事诉讼(否) p237
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12. 行政诉讼 (否) p239
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和裁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13.刑事诉讼 (否) p241
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追究犯罪,确定被追诉者刑事责任的活动。
14.仲裁 (否) p244
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居中评断是非并做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

基本原理要点
1.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p204
(1)宪法的特征: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2.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 p208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p150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4.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与程序法律制度 p218-p244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包括:民事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包括: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和仲裁调解制度。
5.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否) p243
立案和侦查;起诉;审判程序;执行程序。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