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奴隶制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9:10:36
中国历史上有奴隶制吗?

中国历史上有奴隶制吗?
中国历史上有奴隶制吗?

中国历史上有奴隶制吗?
按照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国历史上应该有奴隶社会,或者说必须有奴隶社会.我们暂且接受这个观点,那么,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时间段该在哪里划分呢?看一下中国学术界对于奴隶社会的阶段划分,你可能就会觉得不可思议.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时限划分大概有十几种观点,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范文澜、翦伯赞认为西周以前是奴隶社会,以后是封建社会;郭沫若认为,战国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划分点;前苏联学者认为,东汉末期是中国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界限;也许是受前苏联专家的影响,一些中国学者明确提出,中国的封建社会从魏晋开始;还有一些中国学者认为,中国的奴隶社会一直到北朝才结束;看看,对于中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间点,从西周到北朝,时间点相差有1500年,我们听谁的?
在我看来,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奴隶社会.有奴隶存在,并不代表就是奴隶社会.那么什么才算是奴隶社会呢?从政治上说,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正常的社会权力,奴隶主可以自由买卖奴隶,杀戮奴隶.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历史上确实有奴隶(但是中国古代主人对于奴仆之类,除了皇帝,并不是完全有生杀大权).但是奴隶制度更主要的是生产关系.奴隶没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奴隶集体劳动,劳动成果全部归奴隶主,整个社会的主要财富靠奴隶创造.因此,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大多是宫廷或家庭内部从事服务的,而非社会上从事生产的.在古希腊,奴隶超过人口的50%,中国古代社会奴隶占人口的比例很少.所以说,中国古代有奴隶,但没有奴隶社会.
正是由于对奴隶和奴隶社会理解的差异,才使得中国学术界对于中国奴隶社会的历史分期产生了1500年的差距.近年来,中国没有奴隶社会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但也有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西周井田制中的耕种者算不算奴隶.我认为,在井田制下“公田”里劳作的人其实是以劳役的方式缴税,换来贵族在军事上的保护.到后来实物缴税取代了劳役缴税,井田制便结束了.因此,井田制的存在并不能说明中国历史上有奴隶社会,恰恰是没有奴隶社会的证明.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古代社会,商业的影响和商人资本的发展,总是以奴隶经济为其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71页).从这个结论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以商业为主的经济,是造成奴隶社会的原因.而中国古代商业始终不发达,奴隶社会也没有真正形成的基础.从这个论断还可以看到,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明显的奴隶经济成分,贩卖黑奴是典型的标志,殖民地是奴隶经济的另一个表现.这也是现代资本主义继承古希腊商业经济的必然结果.最近,中国山西发生了黑砖窑事件,这种几乎等同于奴隶的状况,也只有在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环境中才会出现.
在对中国的历史进行批判的时候,有些人借助西方的理论,说中国传统就是奴役百姓,老百姓充满了奴性.关于中国存在奴隶社会的理论,似乎印证着这种观点.但是,同样的一批人,也借助西方的观点说,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奴隶社会不发达.这些人不是像我一样主张中国没有奴隶社会,而是说,中国奴隶社会历史太短,不如古希腊奴隶社会延续的时间长,相比之下,中国的奴隶社会还没来得及完全发育,过早断奶,营养不良,影响了后来的发展.批判中国人奴性的是他们,认为中国奴隶社会还不够的也是他们,真不知道这些学者在搞什么东西.
中国没有奴隶社会的观点并不是我的创造,很多国内学者早就有此主张.这种主张长期以来被认为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理论,因此,在社会上较少能够听到.其实,把历史发展阶段论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是前苏联学者的观点.马克思本人其实只是把它当成欧洲社会的规律.马克思说过,东方没有典型的奴隶社会.马克思曾明确地指出,奴隶制度仅存在于希腊和罗马.这个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是商品经济.因此,把奴隶社会的种种特点套用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错误,无助于我们真正了解中国历史.
其实,对于奴隶社会的错误理解并非只在中国存在,国外也一样.以前,西方学者在解释埃及金字塔的时候,都说那是奴隶社会的结果,就是说,古代埃及也是一个奴隶社会.但是,最新的考古发现推翻了这种论断.在埃及金字塔附近的一个古代遗址,被认为是金字塔建造者的集体宿舍.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文字记载的材料,上面记着每个劳动者的出勤情况.其中明明白白写着,某日,某人生病请假,某日,某人结婚请假,某日,某人喝醉了不能上班等等.这个出勤记录证明,建造金字塔的工人们只是平民,而非奴隶.
因此,现在有一些学者指出,古希腊、古罗马出现发达的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的一个特例,原因就是商业的剥削性质.商业就是在交换过程中获得盈利,因此,成本的概念非常突出,奴隶的存在是最大限度压低成本的必然结果.而在中国古代,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自己消费,而非交换,因此,没有强烈的成本概念,没有大规模的商品经济,也就没有真正的奴隶社会.
最后,说一个理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理论是对现实的总结,理论也反过来对现实有指导意义.但是,当理论与现实不符的时候怎么办?合理的态度是既要深究现实,也要反思理论.因为,产生理论的那些现实资料可能并不充分.比方说,关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理论的历史资料更多地来自于欧洲历史,因此,这个理论超出了欧洲范围是否依然适用,就值得怀疑.但是,现在,有太多的人是改变现实以适应理论,而不是改变理论以适应现实.这种做法在我看来就是削足适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