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形而下”怎么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02:15:47
“形而上”“形而下”怎么理解?

“形而上”“形而下”怎么理解?
“形而上”“形而下”怎么理解?

“形而上”“形而下”怎么理解?
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易经·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法则是无形的,称为形而上;器用之物是有形的,称为形而下.这一对概念提出后,在中国哲学史上逐渐被哲学家引申为表述抽象和具体、本质和现象、本原和派生物的范畴.汉唐以后,哲学家曾就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展开过长期的争论.

简单的说就是哲学的一大基本问题 形而上是精神 形而下是物质

大家知道,牛顿建立了经典物理力学的根基之后,就放弃了科学,研究神学去了,为什么?因为科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变化规律的,即研究形而下的。而世界所有事物的变化在一个相关的系统内是能相互自我解释,互为因果的,唯识论叫做“恒转易”。牛顿当然不满足于这种科学的自洽解释,他要去寻找宇宙第一推动力,于是,他研究神学去了,走进了形而上。爱因斯坦的思维也是这样,透过量子力学的迷雾和相对论的宇宙宏观结构,在统一场的视点...

全部展开

大家知道,牛顿建立了经典物理力学的根基之后,就放弃了科学,研究神学去了,为什么?因为科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变化规律的,即研究形而下的。而世界所有事物的变化在一个相关的系统内是能相互自我解释,互为因果的,唯识论叫做“恒转易”。牛顿当然不满足于这种科学的自洽解释,他要去寻找宇宙第一推动力,于是,他研究神学去了,走进了形而上。爱因斯坦的思维也是这样,透过量子力学的迷雾和相对论的宇宙宏观结构,在统一场的视点上也必须要面对“宇宙第一推动力”,此时叫做“波动力”,即宇宙的最初必须要有波动力,宇宙才能被产生出来,爱因斯坦的思维也走进了形而上。科学是对“有形”世界的研究,即能被人的感官(包括借助仪器)所能观察到的一切事物的研究,去研究事物的来源和变化规律,对于“有”,人类可以研究并得出其科学答案,对于“无”,超出人类感官的东西,如何去研究?科学研究“有”,研究到最后,就得出了“有”生于“无”的答案,即人类感官所能认识到的一切事物是由超出人的感官外的未知的东西所生成的。科学是一门严谨论证的学问,“有”可以研究,“无”如何研究?比如,现代宇宙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奇点如何解释?简直超出了人的思考逻辑,奇点这个“无”是如何存在的?如何生“有”?后来根据量子论,奇点之说法又被推翻了,科学探索也是反反复复。所以说,世上并不是科学家才算聪明,世界是如何产生的问题是每个人都会提问的问题,无论你处于宇宙的那个角落,无论你处于那个时代,无论何时何地,当你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必然会问世界是如何来的问题。可是,有形的容易研究,无形无迹又该如何研究呢?到这里可难倒了世上的所有英雄豪杰,当然,科学家也不例外。正如导游的话所说,“时时有虎豹当道,处处遇悬崖峭壁;满目蛇蝎横行,满耳鬼哭狼嚎。难以记数的人曾试图走这条路,有些望而却步,有些中途退场;有些被魔俘虏,有些衰竭而亡,越走越迷茫,越行越怅惘,人迹罕至,充满神秘。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通向高层生命空间的必由之途。想轻松走过,决不可能;怀抱侥幸,必败无疑。苦!常人难以忍受;难!凡人不可想象;稍有不慎,即坠陷阱;稍有怠惰,向后滑行;稍有疑惑,火焰蒸腾;稍有徘徊,魔鬼来临。这里是一片混沌,天不是天,地不是地,天地难辩;没有上,没有下,上下不分;没有棱,没有角,无形无状;没有大,没有小,随形而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花鸟无踪,天体无影,亿万年时光的飞翔到达不了边境,天老地荒地等待也消耗不掉岁月。”
看,这就是形而上,无影无踪,无形无迹无状,无思无考无虑。有人以神、上帝、天主等等词汇来描述形而上,如果你没有真正的明白而盲目相信并加入某一团体,就是走进神秘、走进迷信,就是有相见如来,是人行邪道,被魔俘虏。这个形而上,只有人自己弄明白,并不是别人能教给的。因为能教的,无非就是言语文字理论,凡是言语文字理论,已经是落于有形,形而下了。形而下的东西都是启发你去明白这个形而上的,日常生活的一切、宇宙万象、一切言语文字理论、一切“有”的东西都是形而下的,都是手指,指导你去看到明月,去明白形而上、去明心见性的。那么,这个形而上到底是什么呢?佛说不可说,不可说!无形无象确实是不可说,说出来就是有形有象了!唉,阶前愁杀悟道人!佛典和道典说了那么多,最高义就是在说这个形而上,形而上都是相通的,所以才有那么多话可说,可世上是什么东西能相通呢,才能使人说这么多的话?比如,我说这个形而上就是1+1=2,因为所有的形而下的逻辑都是从1+1=2这个逻辑推论来的,从数学表达上,你看到1+1=2,你能很容易的就明白1+1=2的意思,但你一定说1+1=2不是形而上,不是你所要的答案。问题是,你为什么能明白1+1=2的意思呢?是什么能力让你能明白1+1=2,推而广之,是什么能力让你能明白你所能明白的东西?是什么能力让你能把你研究明白的东西告诉别人呢?是什么能力让你能有研究的能力和创造发明的能力呢?这个能力是不是每个人都是相通的?我告诉你1+1=2,你懂了,你告诉我x+y=z,我也懂了。宇宙万象即形而下就像是1+1=2的表达式,有你的语言,有他的语言,有我的语言,你一出世就要面对着这些语言,并随着你的长大、学习而慢慢读懂了,是什么能力让你能创造你的语言并通过学习懂得别人的语言呢?你读此文章读到这里你能读文章的认知能力和昨天有什么不同吗?有丝毫的改变吗?日日如是,终日乾乾,如如不动,就是对这种能力的描述,一生不变,转世也不变,恒古不变,就叫佛性如来,本来面目,也叫心灵,只有心灵才是相通的,事来境现,事去心空,本体的自性功能就是产生世界的第一推动力,宇宙的创造是本体的自性功能通过宇宙规则而产生的,有本体的自性而没有宇宙规则,宇宙也不能存在,无极生太极有了宇宙规则宇宙才能创生,依照宇宙规则,依照意识、结构、能量才能产生宇宙并认识真正的上帝。从整个宇宙结构而言,上帝是服务于整个宇宙的,其实,若追根到底,每个人也是服务于整个宇宙的,若宇宙生命不相互服务,分工合作,宇宙就没有万象纷呈的精彩,原因无它,因为宇宙内的一切都是创造的,只有创造两字,才能上接上帝,下惠众生。正是因为世界是创造的,宇宙(即形而下)才是有规律可认识的,世界才能被建设成一个乐园;正是因为世界是创造的,世界也是可以被破坏的,也只有明白自性,才能行上帝之道,保护生命和宇宙的正常运行。所以,世界说来说去,就是一个自心现量,佛的一大藏教就是教人明白自心的道理,一切唯心造,意识决定存在。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答案也在他们的自身中,在那个能思考和能提问的“能力”中,这就叫“天下万物皆备于我”。佛经曰“以有故有无,以无故有有,若无不应受,若有应不想”,乃是说这个能知觉和能创造的本性是自然天成的,并不是你想它就存在,不想不受它就不存在了,它一直在那里。王阳明称它为良知良能,即心的本体,并称致良知就是正眼法藏。此处易得,直入究竟,恐人易得不珍惜,不肯在此落力。事实确是如此,佛法至简至易,古人说,佛法无多子,当下即是。复杂的,是人被世间万象搞糊涂了,理不出一个头绪来,“致良知”这三字确实是正眼法藏,连接了形而上和形而下,宇宙因创而立,恒常变易,今人并不比古人高明到那里去,性相平等、空间平等、时间平等、生命平等,赞美生命、赞美上帝!
先复制到这里吧,要是不懂,请在 生命禅院 里寻找!

收起

“形而上”是归类(归纳与类差),“形而下”是放逐四海皆准(放之四海皆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