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线指的是高山上0度等温线还是有积雪最低点我原来认为海拔5000米上才能有积雪,有积雪的地方特别冷,可这次我去太白海拔3600米有积雪(在山顶,一点点,而且是一小堆一小堆)气温15度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3:28:40
雪线指的是高山上0度等温线还是有积雪最低点我原来认为海拔5000米上才能有积雪,有积雪的地方特别冷,可这次我去太白海拔3600米有积雪(在山顶,一点点,而且是一小堆一小堆)气温15度左右,

雪线指的是高山上0度等温线还是有积雪最低点我原来认为海拔5000米上才能有积雪,有积雪的地方特别冷,可这次我去太白海拔3600米有积雪(在山顶,一点点,而且是一小堆一小堆)气温15度左右,
雪线指的是高山上0度等温线还是有积雪最低点
我原来认为海拔5000米上才能有积雪,有积雪的地方特别冷,可这次我去太白海拔3600米有积雪(在山顶,一点点,而且是一小堆一小堆)气温15度左右,原来才明白,晚上特别冷,白天有点热,累积的;我还能感到太阳对我一点点热量,请问夏季海拔多少米时(在高山上),气温在0度下,而且感觉不到太阳光热量,感觉太阳光如同灯光强烈而无力,因为我不喜欢看到积雪,担忧一点点热

雪线指的是高山上0度等温线还是有积雪最低点我原来认为海拔5000米上才能有积雪,有积雪的地方特别冷,可这次我去太白海拔3600米有积雪(在山顶,一点点,而且是一小堆一小堆)气温15度左右,
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限,也就是说只有在一个地方常年积雪,这个地方才能够称为雪线.
你的情况并不是雪线,因为这些积雪只是一点点,并且不是稳定的.

有积雪最低点

雪线
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

全部展开

雪线
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再往北到北极地区,雪线降至海平面。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雪量的多少。在青藏高原,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为500~800毫米,雪线高5500~6000米;阿尔卑斯山脉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雪线高度仅2700米左右。祁连山东段的年降水量大于西段,雪线由东(4600~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地形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而间接影响雪线高度。在同一山地,南坡的雪线通常比北坡高。但在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气温和年降水量相差极大,致使南坡雪线(4500米)比北坡雪线(5900~6000米)低1400~1500米。雪线高度不仅有空间差异,在时间上也有一定变化。空气变冷、变湿,导致雪线降低;反之,引起雪线上升。这种变化有季节性的,也有多年性的。第四纪时期几次大的气候波动,出现冰期和间冰期,都引起雪线的大幅度升降。故古雪线升降是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雪线可分为以下两种:(1)气候雪线:夏季中高山上成片雪层的最低高度。 (2)地形雪线:夏季中雪以孤立分片形式持留在地表的最低高度。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 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系。
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000 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
2、 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例如,中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900~4200米,而北坡雪线高度为3500~3900米。
3、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在同等气温(低于0°C)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形成降雪,形成海洋性冰川,雪线高度在4500米左右;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空气要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形成大陆性冰川,雪线大多在6000米左右,个别地区达6200米。
青藏高原境内雪线海拔高低相差很大,大体上有从边缘向内部、自东南向西北增高的趋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雪线位于海拔4500~5000米,至高原内部,中喜马拉雅山北翼、冈底斯山等雪线海拔5800~6000米,珠峰北侧东绒布冰川及羌塘高原西部昂龙岗日雪线达海拔6200米,是北半球分布最高的雪线。

收起

应该是有积雪的最低点.
不同地区0度的海拔不同
而且不一定0度要和积雪一定吻合
形成积雪和融化都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按0度等温线的话就乱了

雪线指的是高山上0度等温线还是有积雪最低点我原来认为海拔5000米上才能有积雪,有积雪的地方特别冷,可这次我去太白海拔3600米有积雪(在山顶,一点点,而且是一小堆一小堆)气温15度左右, 是热带高山雪线高还是亚热带高山雪线高?为什么?所谓雪线是指它以上的积雪长年不化,比如乞力马扎罗山. 高山上常年积雪的原因 雪线是指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为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时的高度.试分析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雪线是指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为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时的高度. 雪线会随季节变化吗?1.“夏季雪线较高”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好像这种说法指夏季气温高,雪融了,可是雪线上的雪永远融化不完)←不考虑其他因素2.雪线是永久积雪的下限,那么它上部 雪线是指在高山区和高纬度的永久积雪区及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常年积雪的下界.而副热带地区的温度较高,虽然有喜马拉雅山对水汽的影响,但为什么副热带地区雪线最高? 山地垂直地带性中的雪线,可以理解为山坡的上的0℃(零摄氏度)的等温线吗? 雪线是什么①冰川积雪的下部界限 ②雪线是固定不变的线 ③在两极地区没有雪线 ④任何一个山都有雪线 全球变暖,冰山上的雪线是上升还是下降/ 高山上的一声大喊,可引起山顶积雪发生雪崩,这是为什么? 某些高山上的积雪,为什么终年不熔化? 为什么高山上的积雪终年不化 某些高山上的积雪,为什么终年不化 某些高山上的积雪,为什么终年不化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问沿着的对象是什么?是雪线还是雪线以下 雪线是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限.这个高度以上为永久积雪区,以下为季节积雪区.后一句话怎么来理解,雪不是从上往下化吗.还有为什么温度越高,雪线越高呢.希望能用通俗的话让我明白. 我国西部高山的雪线位置什么时候低 高一地理学霸进来 必修一第五章 雪线指常年积雪的下界,为什么温度越高雪线越高,不是温度高雪融化,应该更低吗?降水多,雪线低,是因为雪线被雨水冲低了,对不对?还有请说一下地表起伏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