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的主要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3:46:37
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的主要内容

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的主要内容
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的主要内容

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的主要内容
这部书是卢梭晚年所作. 全书由十篇漫步组成.前四篇漫步大约写于1776年春季到1777年春季,随后四篇完成于1777年,第九和第十篇也许是在1778年1月到4月12日写的.1778年5月20日,卢梭终于接受吉拉尔丹侯爵邀请,离开巴黎住到埃蒙农维尔时,带走了《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的手稿.卢梭于同年7月2日突然去世,全书戛然而止.卢梭死后,他的妻子将手稿交给卢梭的友人穆尔杜,于1782年在《忏悔录》第一卷之后发表.
  十篇“漫步遐想”没有完整的提纲,大多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作品.
  漫步之一:介绍卢梭当时的处境开始:“我就这样在世上落得孑然一身,除了我自己,再没有兄弟、邻里、朋友,再没有任何人际往来.最合群、最富爱心的人啊,竟然被众口一词地排斥在人类之外.”卢梭极为苦闷,他惟一的选择就是彻底地听天由命,才能找回内心的平衡,才能在“苦难的深渊得到了安宁……像上帝那样超然物外”,和自己的灵魂做“亲切温馨的交谈”.何为遐想录呢?卢梭写道:“这些文字只不过是一本记录我个人遐想的不成型的日记……我将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这些文字可以看成是我的《忏悔录》的补篇,但是我不再沿用这个名字,因为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可以忏悔的了.”老年的卢梭感到自己的体力、智力都在衰退:“从今以后我想像力的产物是模糊的回忆多了,创造的少了.”但是遐想的乐趣将伴随他的余生.
  漫步之二:因为体力衰退,所以在梅尼蒙丹被一条丹麦狗撞倒后,差点酿成大祸.卢梭描写了从昏迷中醒过来时的美妙感觉:“我全身心沉浸在眼前这一时刻,别的什么都想不起来;对自己身体状况没有丝毫意识,根本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我是谁,又是在什么地方,既不觉得痛苦,也没感到害怕和不安.”一位女士登门拜访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卢梭已死的谣言,连报纸上都刊登了讣告.卢梭发现即使自己死了,人们仍然不会放过他,还会侮辱、诋毁他.
  漫步之三:人生到了晚年,特别眷恋生命,其实老年人最需要学会死亡.卢梭在四十岁左右就把自己的学说付诸实施,铲除“心底的利欲和贪婪”,放弃社交生活,脱离上流社会的奢华和虚妄,以抄写乐谱谋生,过着自食其力的简朴生活.而在世人眼里,逃避社交生活就是憎恨人类,结果对卢梭群起而攻之.面对铺天盖地的责难,卢梭犹豫过、动摇过,但是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恪守既定的原则,将晚年所剩的时光用于学习“耐心、温柔、顺从、正直、不偏不倚的公正”这些美德 中去.
  漫步之四:卢梭对谎言问题进行思考.他带着无比的悔恨回忆起年轻时偷窃丝巾、反而诬陷女仆一事.他还承认《忏悔录》中也有假话,但那不是故意说谎,常常是为了隐去自己的品德.在生活中,他力图说真话,对自己揭短多,褒扬少.卢梭然后就“真诚”问题阐述了看法,认为“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有勇气和力量坚持真理”.
  漫步之五:卢梭回想起在瑞士比埃纳湖圣皮埃尔岛度过的日子.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闲适的卢梭尽情地采集植物标本、观察美妙的自然风光.他在大自然怀抱中沉思默想,心灵摆脱了昔日的苦难,对未来毫无牵挂,完全沉浸在此时此刻之中,领略“一种充分、完满、丰盈的幸福”,“享受我们自己,享受我们自身的存在”.
  漫步之六:卢梭在巴黎郊区散步、采集植物标本时,曾喜滋滋地向一个行乞的孩子施舍,可是久而久之,施舍几乎成了他不得不尽的义务,卢梭觉得不是滋味,于是绕道而走.卢梭承认,自己“仁慈大方、乐于助人”,但是善举一旦成为义务,他就不愿意了:“一件事只要带有强制性,哪怕符合我的愿望,也足以打消我的愿望,如果强制性再厉害些,就会令人反感,甚至化为强烈的厌恶.”这件小事从侧面说明卢梭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证明他不适应在“这个到处充满束缚、义务、职责的世俗社会”中生活.
  漫步之七:卢梭热情洋溢地赞美植物学.为了驱散令人沮丧的念头和烦恼,卢梭打算编一部植物标本.这项工作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欢乐:“我感到无此陶醉,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欣喜,我仿佛融化在天地万物中,与整个大自然浑然一体.”他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忘记了人们对我的迫害,忘记了他们对我的仇恨、蔑视、侮辱……使我在凡人从未遭遇过的最悲惨的命运中经常感到幸福”.
  漫步之八:卢梭再次想到往日遭受的磨难和如今内心的平静.尽管处境极为悲惨,他也不愿意与最幸福的普通人交换命运、换一种活法,因为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刻,并没有幸福之感,而“在我一生苦难深重的日子里,温存、动人、甜美的感情却总是洋溢在我的心头”.面临人类策划的阴谋,“无论如何摆脱不了自己感官制约”的卢梭试图为自己辩解、抗争,但是一切努力纯属徒劳.他经过自省,克服尚存的自负心理之后,才摆脱了“似乎是命运最终决定的绝望,而得到了安详、宁静、平和甚至是幸福”.是敌人迫害使他“学会用漠然的态度去看待生与死、疾病与健康、财富与贫穷、荣誉与诽谤”,是孤独的离群索居给他带来内心的平和.
  漫步之九:卢梭重提《忏悔录》谈到的痛苦话题:即他把亲生子女送进育婴堂.卢梭的仇敌们曾揪住此事大做文章,把卢梭说成是不通人性的父亲,谴责他仇视儿童.他之所以抛弃自己的儿女,是因为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如果我不在乎孩子的前途,在没有办法亲自抚养他们的情况下,我本来可以把孩子交给他们的母亲,任她把孩子宠坏,或者把孩子交给他们的舅家人,那他们一定会把孩子变成魔鬼.我现在想起来还不寒而栗.”卢梭扪心自问,发现自己始终对孩子满怀柔情,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脸,就是他最大的幸福.他在巴黎郊区散步时与孩子们的几次交往,就是佐证.最后他记述了和素不相识的残废荣誉军人相遇的情形,由于残废军人不了解卢梭的身份,两人相谈甚欢,卢梭感慨道:“即使是最普通的乐趣,也足以因其罕见而价值陡增……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我们还是应该让天性中原有的善良和礼节顺其自然.”
  漫步之十:卢梭在此回忆起在华伦夫人身边度过的幸福时光,向华伦夫人表示最后的敬意,以纪念他们五十年前的初次相识.漫步之十只有短短的两页纸,据说是因为卢梭突然去世而没有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