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为什么不会迷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4:38:05
蜜蜂为什么不会迷路

蜜蜂为什么不会迷路
蜜蜂为什么不会迷路

蜜蜂为什么不会迷路
我做事情总是追求完美,包括对于课堂教学.在新课前一天认真地备课,力求第二天的课不要流下遗憾,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教学《蜜蜂》,我照例仔细地阅读了课文,并参考了教参等教学书籍,理顺了课文的教学思路,并设想了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考虑周全,自以为讲起来一定轻车熟路. 我首先介绍了一番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孩子们还是蛮有兴趣的.按照课前的计划,然后是标记生字词,给孩子们范读课文,自由读,随着大家对课文越来越熟悉,课堂也逐渐进入高潮. 讲到法布尔的实验,我问孩子们:“法布尔来到陌生地方放飞时,看见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会有怎样地推测?”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安静,接着就看见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起来了.“假如我是法布尔,我会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 “恩,你们的猜测很有道理,课文中的作者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小手都放下了.我正想让我的教学按部就班地继续下去,班里的捣蛋大王刘滨举手了,我知道他一定是又想给我的教学出难题了,可是,他的手举得特别高,在整齐的教室里,显得非常醒目,我无法做到视而不见,于是,我很不情愿地说:“刘滨,你又想说发表什么高见?” 本以为他会听出我语气里的不耐烦而知难而退,没想到这傻小子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老师,我觉得蜜蜂很笨,飞得高才能看得远,才容易发现蜂窝.它飞得那么低,怎么能看见两离多外的蜂窝呢?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添麻烦吗?”说完,他还故意挺了挺胸脯,显然,他为自己的发现很是得意. 他的话引来一阵笑声.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安静的课堂马上热闹起来了,不少同学还附和起来:“蜜蜂真的太傻了,飞得这么低,不迷路才怪呢.” 可是,也有不盲目跟从的,是平时爱思考的张岚:“老师,蜜蜂没有迷路,书上不是说了,有半数的蜜蜂在第一天就飞回来了吗?” 我刚要表扬张岚,马上又一个学生自告奋勇:“老师,蜜蜂的确很厉害,飞得这么低还可以找到来时的路.可是我还是同意刘滨的观点,如果它飞得高些,不是可以把路看得更清楚了,不就可以更快地飞回去了吗?” 好不容易扯回来,这下,问题似乎越来越复杂了,而且,这个同学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呀,可是,备课时我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呀?怎么办呢?我的心里一阵紧张,下意识的从讲桌上摸起了教师用书,快速翻到《蜜蜂》这一课,书上不也没有这样的解释吗?该怎么给孩子们解释呢,难道又来个“缓兵之计”吗?正在我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一只小手举起来了,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紧请她站起来,是康博妍:“老师,我认为蜜蜂很聪明,我从书上看过,它飞得怎么低,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以便更快地飞回蜂窝.因为它的体型较小,阻力大了就飞不动了.” 我赞许地点点头,对大家说:“康博妍同学平常一定很喜欢看课外书,你看她的知识多丰富.”现在该顺理成章地进行生字教学了吧,正想着,才发现依然有小手高举着,伍庆峰自信地发表了自己的推测:“我猜,蜜蜂飞这么低是因为,空气太潮湿,空气中的小水珠粘在了蜜蜂的翅膀上,蜜蜂身体变重了,所以飞不高,它要飞回蜂窝一定很困难.” “蜜蜂真了不起,它逆风而飞,而且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居然能飞回蜂窝,真让人佩服.” 我乘机问学生:“究竟是什么让蜜蜂这么厉害呢?大家想像康博妍一样自己查阅书籍弄明白吗?”同学们都很自信地点点头. 一个小插曲就这样过去了,我没有想到刘滨一个看似钻牛角尖的问题,居然引发了同学们那么多独特的思考. 第二天刚到学校,不少同学就跑到我办公室,“老师,老师,我知道蜜蜂到底靠什么能准确地飞回去而不会迷路了.”“老师,我知道了还有许多动物也有这样的本领呢.” 看着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想要告诉我自己的新发现,我真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阻止刘滨的插嘴,这件事情也让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上得越顺利就越好吗,教师该怎么妥善处理课堂生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