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然灾害对亚洲非洲影响大?欧洲小?从地形 气候上说 还有非洲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05:10:07
为什么自然灾害对亚洲非洲影响大?欧洲小?从地形 气候上说 还有非洲呢~

为什么自然灾害对亚洲非洲影响大?欧洲小?从地形 气候上说 还有非洲呢~
为什么自然灾害对亚洲非洲影响大?欧洲小?
从地形 气候上说 还有非洲呢~

为什么自然灾害对亚洲非洲影响大?欧洲小?从地形 气候上说 还有非洲呢~
谁说的?
那就顺着你
地形上,亚洲多山地、高原,地形复杂,大陆性强;欧洲平原为主,海岸破碎,山脉走向对降水影响较小.
气候上,亚洲东部季风气候典型,降水集中,中部干旱,为风沙源地,北部极地气候,多冻土;欧洲降水较平均,植被覆盖较好.
地质上,亚洲多板块交接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质灾害;欧洲位于板块内部,地质灾害较少.
先说这些,额的神呐!
非洲,气候上.热带荒漠、热带草原占大部分,生态系统简单,易被破坏.同样荒漠干旱,热带草原降水是相当集中,仅次于热带季风.地形简单,高原为主,灾害发生后,危害影响易扩大.
自然灾害份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你说的气候地形都是自然原因,人为因素也很重要.
一家之见,肯定不全面,

1.是因为亚非环境劣,自然灾害频发
2.亚非人口聚集较多
3.亚非经济落后,科技落后,对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差

亚洲地形::::::::
亚洲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有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海拔8844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湖面鸱地地中海海面392米的死海低地;有菲律宾群岛外侧深达10497米的菲律宾海沟;有高峻的山地和宽广的高原,也有肥沃的平原和巨大的盆地;千差万别,复杂多样,高峰与深海沟之间,竟相差近两...

全部展开

亚洲地形::::::::
亚洲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有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海拔8844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湖面鸱地地中海海面392米的死海低地;有菲律宾群岛外侧深达10497米的菲律宾海沟;有高峻的山地和宽广的高原,也有肥沃的平原和巨大的盆地;千差万别,复杂多样,高峰与深海沟之间,竟相差近两万米。
亚洲地形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山地和高原为主,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亚洲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950米,除了被厚层冰雪覆盖的南极洲以外,它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个洲。
亚洲地形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地势好象一朵怒放的鲜花,从中部向四周辐射延伸,中间高,四周低。
大陆中部的帕米尔高原,好象这朵花的花心,一列列巍峨的山脉,以这里为中心向四面延伸,仿佛是这朵花的第一层花瓣。从帕米尔向西伸出的主要有兴都库什山脉、苏来曼山脉等。从帕米尔向东伸出的有昆仑山脉,向东北伸出的有天山山脉,向东南伸出的有喜马拉雅山脉。在这几条巨大的山脉和它们向外延伸的山脉之间分布着很多高原和盆地,主要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此外,亚洲的北部有中西伯利亚高原,亚洲的南部有阿拉伯高原和德干高原,亚洲的西部有安纳托利亚高原。
亚洲的平原好象绽开的鲜花的外层花瓣,多分布在大陆边缘的大河中下游地区。在亚洲西部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湄公河平原等,西北部有西西伯利亚平原和土兰平原,东部有我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如果亚洲地形地势四周是山脉和高原,中部是低洼的平原则河流将向中部汇聚,在中部将形成大面积湖泊,降水将比较少,空气较干燥,冬天冷空气不易达到,将会比较温暖
亚洲的地形是中间高 四周低 河流也是从中间向四周流去 比如黄河和长江 都是发源于高原(亚洲的中间) 向海洋流去(亚洲的四周)
亚洲地区总体地势西高东低 河流大约有三种流向
1. 向东流入太平洋 (如长江,黄河)
2. 向南流如印度洋 (如雅鲁藏布江)
3. 向北流入北冰洋 (如天山的冰雪融水,伏尔佳河)
当然存在内河 (邸格里丝河 就是内陆河 )
基本特征 亚洲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气候典型,气候带俱全和气候类型复杂等突出特征。
大陆性气候强烈 亚洲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主要表现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大。冬季1月平均气温有2/3地区在0℃以下,大陆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依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1月均温在-45~-50℃,绝对最低气温-71℃。夏季7月均温多在20℃以上,西南亚干荒漠区均温在35℃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达55℃。年较差很大,寒极地区达60℃以上,绝对年较差高达101℃。此外,广大地域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也是大陆性强烈的反映。
季风气候典型 亚洲季风气候以范围广、类型多、强度大而著称。季风气候的范围,北起俄罗斯远东南部,经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及中国东部地区,直至东南亚和南亚。季风气候类型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每一类型又可分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季风气候。在亚洲季风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的变化,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超过120°,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我国高校和中学地理教科书中,仅在亚洲列出了季风气候这一类型。
气候带俱全、气候型复杂 亚洲大陆拥有赤道带至(北)极地带的世界上所有气候带。同时,亚洲拥有除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外的世界所有主要气候类型。亚洲高山气候的垂直带和气候类型也是最齐全的,在世界各洲中,只有北美洲可与亚洲相比,其他洲均逊色得多。
形成因素 亚洲主要气候特征的形成,是由其地理位置、面积轮廓、大气环流、洋流及地形结构诸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位置、面积和大陆形状 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庞大地域是亚洲气候特征形成的前提条件。地域所跨经、纬度之广,不仅是气候带全、气候类型复杂的基本条件,而且也导致了气候强烈的大陆性特点和季风气候的形成。巨大面积、完整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内陆,使大陆性、干燥气候范围扩大,加剧了大陆性程度;另一方面,造成了陆面与广阔洋面的巨大热力差异,进而导致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纬地区西接欧洲,远离大西洋,因此缺乏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气环流 气候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气本身的状况,因为其他因子的影响都是通过大气环流活动而起作用的。亚洲的大气环流位置处在从极地到赤道的所有气压带和相应的大气活动中心及完整的北半球行星风系中。对亚洲气候起主要作用的有4个大气活动中心:即冬季大陆上的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大陆上的印度低压;全年存在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都非常发育,西伯利亚高压几乎控制了全部亚洲大陆,成为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秉性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其控制下形成的冬季风势力强盛,由陆地吹向海洋,加之冰洋气团南侵,致使寒潮频繁南下,多寒冷干燥晴朗天气。阿留申低压则成为西来气流的总汇,因其与西伯利亚高压间巨大的气压梯度,使东亚的冬季风势力特别强盛。夏季,大陆高压崩溃,印度低压形成,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团由海洋吹向大陆,热带辐合带和极锋给陆地带来丰沛雨水,天气暖热湿润,多阴雨天气。冬、夏秉性迥异气团的不同影响,导致气温巨大的年较差和季风气候的形成。使亚洲大陆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特点。
地形结构 亚洲中高周低的地形结构一方面加剧了气候类型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陆性气候和典型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部的高大山原和纵横分布的庞大山带,使气候类型更趋复杂化,山地高原本身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类型和复杂的垂直气候带。同时,中部青藏、帕米尔高原,由于其巨大高度,使其冬为冷源,夏为热源,加强了冬、夏季风的势力,季风更加活跃强盛。高原对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作用,因为由于高原对西风急流的分支作用,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急流,控制着南亚西南季风的进退,只有当南支急流北跳后,西南季风才能迅速地推进到整个印度半岛。所以南亚西南季风有突发性的特点。中部被边缘山地围绕的盆地、高原,都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点,因此,扩大了大陆性气候的范围,加剧了大陆性气候的强度。
洋流 对亚洲气候影响较大的洋流有二支,一支是黑潮暖流,另一支是季风漂流。势力强大的黑潮暖流一方面使其流经的西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气温升高,另一方面,使途经其上的太平洋气团增温增湿,加强了东亚夏季风的势力,使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从而突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印度洋的季风漂流对南亚和中南半岛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影响。夏季,印度洋北岸的季风洋流对南亚等地气候的影响和作用与黑潮暖流所起作用基本相同。
欧洲的地形 :::::::::;
欧洲的地形样貌颇为丰富。不列颠群岛及爱尔兰岛是平原、丘陵与高地混杂的地形,在西欧法国、荷兰、比利时部分以平原为主,其中荷兰有许多低洼地区是填海造陆而成。法国与西班牙、安道尔以庇里牛斯山山脉为界,南欧的伊比利半岛多丘陵地,各丘陵间则有平原,义大利半岛亦以丘陵地为主,穿插许多小面积平原,巴尔干半岛则较多山地。阿尔卑斯山山脉横亘欧洲中部,也就是德国南部、瑞士、捷克、斯洛伐克及义大利北部;德国北部则为平原地型。东欧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地形,欧洲的东南界为高加索山脉,其主峰鄂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是欧洲最高峰。北欧则多冰河地形,斯堪地纳维亚半岛及丹麦的沿海有许多冰河切割消溶入海后所造成的峡湾地形,冰岛则除了冰河地形以外有很多火山地形。
亚洲气候:::::::::
气候类型区 亚洲的气候类型十分复杂,中学地理课本共划分出9个气候类型区,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和地形组合区的划分一样,气候类型区可以包含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每一气候类型也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型。
亚洲各气候类型区的气候特点与其他各洲的同类型区具有共性特征(见热带雨林气候等),同时,在分布区范围、气候要素具体特点等方面又有特殊性。如亚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地,与南美洲和非洲同类型区的气候相比,具有海洋性和季风性特色,年均温25~27℃,年较差更小,普遍在1.5℃以下,最大不超过3℃;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甚至出现年降水量只有几百毫米的半干旱区,这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同类型区是没有的。亚洲的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区,与北美洲和欧洲的同类型区相比,都表现出强烈的大陆性。
处在盛行西风带,靠大西洋有大西洋暖流
欧洲气候:::::::::::
纬度位置 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度~60度之间,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海陆分布 西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使暖流影响深入内陆.
地形 中部为平原,阿尔卑斯山走向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气流深入内陆.
洋流 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加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下面是很官方的话:欧洲纬度是在北纬35度以北,大部分属温带气候,并向北延伸至北极圈,故北欧属寒带气候。在西风的吹拂及洋流的调节之下,西欧的气候四季分明,宜人居住。东欧则属大陆型气候,冬冷夏热。南欧紧邻地中海,夏乾冬雨,全球具有此类特徵的气候即被称为地中海型气候。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