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界是怎么评价川端康成的《古都》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14:14:08
文学界是怎么评价川端康成的《古都》的、

文学界是怎么评价川端康成的《古都》的、
文学界是怎么评价川端康成的《古都》的、

文学界是怎么评价川端康成的《古都》的、
古都》作于1969年,时年作者63岁,正是其创作的成熟时期,也正是二战后,日本经济走向复苏、腾飞的时期.
《古都》以日本京都的风俗画面为背景,讲述了两位孪生姐妹的一场悲欢离合的故事.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日本关西的京都.那是古代日本的都城,是日本平安王朝时代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在平安王朝时期,日本曾产生过无数的文化名人,比如《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等皆出于此时.是以京都可以说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也可以说是日本传统文化保护得最好的地方.而女主人公之一的千重子,则更是最完美地体现了日本旧时妇女的一切优良品质:优雅、贤淑、贞静、勤劳、节俭、善良,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集传统美之大成于一身的姑娘,却是一个被亲生父母抛弃在别人店堂外的弃婴.由此我们可见日本传统文化的衰亡与没落.
而书中的另一个女主角苗子,则集中体现了现代青年的一切优点:吃苦耐劳、真诚、勇敢,善良,腼腆而又不失大方,热情而又不失天真美丽,处处透露着战后日本新一代职业女性的风采.她的出现,暗示着战后日本新兴事业所带动起来的妇女的又一次解放.
千重子与苗子本是孪生姐妹,是开在同一株树上却又两两相望的紫花地丁.然而由于命运的捉弄,一个成了批发商的女儿,一个成了靠洗杉木为生的劳动妇女.身份的不同,注定了阶级的不同,同时也注定了命运的不同.由于千重子的养父是一个中京的比较体面的批发商,因而苗子要称她为千重子小姐;而由于苗子只是个在木场劳作的女工,所以当千重子想与苗子相聚时,还只得等到晚上店员歇息之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社会的门阀森严、等级鲜明.这也正是二战之后,日本现实生活的写照.
二战之后,由于日本是战败国家,而美国又为了其在远东的利益,派军进驻日本.因而日本国内的人民备感失败的哀愁与屈辱.这一点作者也深有所感.但是川端康成的写作思想是深受日本传统文学《源氏物语》物哀思想影响的,因而表现出来的,便是作者在作品中的“怒其不争,哀其不伤”的表情.作者只是通过写美军的驻地,传统文化的消失来表现其内心的忧伤与失望,并为此发出一种淡淡的哀鸣.这也是川端康成对时代、对社会反应的一贯的独特方式.
在《古都》中,作者以优雅、抒情、淡如流水的手法,描写了日本千年古都——京都一年四季的美丽的景象.《古都》中的景物描写,如写春之明媚、夏之苍翠、秋之成熟、冬之清冷,无不是作者对日本山川的赞美与崇拜,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川端康成一贯采用白描手法,而描绘具体对象、事物、情节时,则更为具体、细致、纤巧,并且带上主观浓重的细腻的感情色调,使人从内心里感受到日本四季风景的美丽.同时作者以描写各种不同时节的节日,来展现日本文化的丰富多彩,历史悠久;而千重子养父太吉郎的批发商店的由盛而衰,则又从另一方面暗示了日本传统经济的没落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
《古都》还体现了川端康成的另一个创作特点,即川端的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和人文主义理想的精神.正是缘于这种人文主义理想,作者让千重子遇到了一对好养父母;让千重子与苗子姐妹团聚,达到了我们所盼望的皆大欢喜.虽然最后苗子没有能够留下来与千重子一道生活,但是在结尾那无声无息的小雪中,在作者淡淡的忧伤的笔致下,仍然可见姐妹相逢的喜悦与泪水.
阅读《古都》,通篇都让你感受到一种川端康成式的东方美、日本美.其美学的基础,是物哀、风雅与幽玄.
川端康成文学的美,是继承《源氏物语》中的物哀精神而形成的,是日本传统的美.日本人酷爱樱花,而樱花是最不能长开的一种花,为了樱花的早逝,日本古歌曾有歌云:“樱花因此冠群芳”,意即樱花的美就正是美在她的不能长久,又有“今日脱鞋上床睡,不知明朝能否醒”的古歌,这里面都包含着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对人、对事的悲哀与同情.这种悲哀与同情,可解释为怜悯、哀怜、感动、感慨、同情、壮美的意思.川端康成把这种悲哀的同情,给予了他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特别是下层妇女.他把她们的悲哀,描写得纯真透明,不掺一丝杂念,造成了感人的艺术美形象.
《古都》中的千重子是一个弃儿,这本身就是一件可悲的事,在作品中,字里行间我们处处可见这位少女的悲叹.当她看见分别生长在一棵树上两处的两株紫花地丁时,她会想:“它们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这是她在想自己是否可能有兄弟姐妹,能否想见;当她在祗园节上与孪生姐妹苗子相遇时,她虽然碍于身份的不同没有立即相认,却已是“两眼含着泪水”了;而当她面对想追求她的水木真一时,她一再地对他说:“我是个弃儿呀”.弃儿的无助之感,使得她不敢大胆地追求自己应得的幸福.正是这么寥寥几笔不多地方的着墨,写出了千重内心的忧伤与无助,和对前途的疑惑.而写苗子时,作者着力赞扬了她的勤劳与善良.苗子非常想与千重子生活在一起,却又碍于日本社会的门第森严、阶级分别,同时又害怕自己的出现会破坏千重子的幸福,于是她毅然在细雪之晨,悄然离去,虽然这一去不是永别,但是也可能是长久的不见面.读至此处,川端康成的忧伤与物哀,跃然纸上,得到了彻底的贯彻.
回顾川端康成的创作之路,再看《古都》这部作品,可以看出《古都》是川端康成从追求西方新潮开始,到回归传统,在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坐标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后,所写出的一篇佳作.作者适当地运用了西方文学的现代意识和技巧,同时又重新评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调适了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关系,使之从对立走向调和,从而使川端康成的作品既具有民族性、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与世界性.可以说,川端康成的作品既承袭了日本的传统,又打开了与西方文艺相接的大门,而开门的钥匙,其中之一便是《古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作家的任何作品,都应立足于本民族之上,只有双脚踏实地踩在自己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风俗、民情之中,才能写出真正的惊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