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与德是什么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4 11:48:29
关于“礼与德是什么关系”

关于“礼与德是什么关系”
关于“礼与德是什么关系”

关于“礼与德是什么关系”
中国古代法律的突出特点是伦理道德性.“德主刑辅”“出礼入刑”一类的说法容易让人感觉,所谓的“礼”就是道德,而礼与刑的关系其实也就是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实际上这种理解并不准确.\x0d道德是指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观念,以及同这些观念相适应的由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保证实现的人们行为的规范的总和.[1]其特点在于:第一,它评价人们行为或思想的标准是善与恶.第二,它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不具有国家强制力.\x0d“礼”渊源于祭祀,至迟在夏代已经出现,但并未形成整齐划一的规范.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周公制礼”,即在周公的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整理、补充,厘定成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使礼的规范进一步系统化.\x0d礼与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孔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道以仁.人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2]礼所维护的价值理念,就是仁义,其蕴涵的价值追求就是“成德”“治世”.但礼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道德,而是道德原则的法律化.法律的质的特征不外乎三者:一是行为规范,直接指示人们应为和不应为之事;二是有强制性;三是有公共机关去执行.礼是不是法律,关键在于它是否有强制性、执行性.孔子主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3],显然表明德与礼是不同的,礼是有强制性的,因为没有强制曰“导”,导之不灵,则要以礼“齐”之.孔子要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4],礼管到了人们视听言行的各个方面,是明确而具体的行为规则.“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